日均阻断诈骗电话11.5万通,日均预警潜在被害人13.9万人次……今天,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暨“断卡”行动总结表彰会在市政府召开,对下一阶段全市打击治理工作作重点部署。今天上午,市公安局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上海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牵头、公安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全社会反诈新格局的工作成效。
预警劝阻
致电见面“防患于未然”
【案例】今年4月,市反诈中心接到一起财务类诈骗预警,某公司财会人员肖某被“假老板”诱导进入群聊,经过一连串“剧本”式洗脑,准备对公转账。民警立即打去劝阻电话,并通过见面宣传,令肖某幡然醒悟。这次高效处置,使肖某所在的公司避免损失370万元。
构建“预警劝阻层”,是上海市反诈中心压降发案的“关键一招”。
■前端阻断诈骗信息 市公安局、市通管局联合上海移动、上海联通、上海电信,不断提升市域诈骗电话、短信、网址的阻断拦截能力,严防诈骗信息“流入”。今年以来,日均阻断诈骗电话11.5万通,较去年同比增加6倍;日均拦截有害短信39万条,同比增加49%;日均阻断诈骗网站访问2472万次;全市电话、短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同比分别减少29.5%、3.9%、4.2%。
■精准预警潜在被害人 依托市反诈中心联动劝阻机制,通过综合研判,分类分级对潜在被害人开展短信提醒、电话预警、见面劝阻等,实现“找得到人、说得上话、防得了案”。目前,日均预警潜在被害人13.9万人次,日均见面劝阻高危潜在被害人1400余人次,每天对1300余名预警2次以上人员开展面对面精准宣传,间接避损147余亿元。此外,针对财会人员精准预警,今年及时阻止2300余家在沪企业被骗。
资金截断
直接挽损5.1亿余元
【案例】12月13日,市反诈中心接到一起冒充领导类诈骗,立即对涉案的两个一级账户开展紧急止付工作,同步通过入驻的中国银行追踪止付进度,于接警当日成功止付被骗款近50万余元。
从资金环节入手,上海市反诈中心全力构建“被骗资金截断层”。
■开展网银风险交易防控工作 市公安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保监局等部门牵头本地多家商业银行,开展企事业单位对公账户网银风险交易防控工作,并推动交通银行等4家本地法人银行率先落实单位账户网银交易风险防控举措,客户被骗案件数出现断崖式下降。
■创建转账“安全盾”围绕电话卡、银行卡的开办渠道及异常交易、异常通话等关键环节,上海市反诈中心智慧融合各类数据资源,着力打造本市全维度的涉诈资金防阻体系,有效实现对疑似涉诈账户快查快核,今年以来已劝阻潜在被害人3.4万人次,直接避损4.48亿元。
■建立涉诈账户资金止付快处新机制 被骗资金“拦截更早、损失更少”,今年以来已直接挽损5.1亿余元。
重拳打击
破案率同比上升11.2%
【案例】11月23日,黄浦分局外滩治安派出所接到辖区内一银行报警,反映一男子自称因公司经营需要,欲在柜面开设能大额转账的银行卡网银U盾,颇为可疑。民警赶到现场后,通过细致甄别,及时识破这名男子的谎言:原来,这名男子及其团伙专程来沪办理银行卡,准备出售给上家。随后,警方在本市一宾馆内抓获了另外两名犯罪嫌疑人,并现场查获涉诈银行卡39张。
上海公安机关牢固树立“全警反诈”理念,做到警力资源统筹用,落实“每案必研、每案必追”,集中力量打团伙、追幕后、斩链条、捣窝点,今年以来先后组织6次集群战役,分赴全国25省173地市,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余名,缴获“两卡”1.6万余张,查扣作案手机、电脑2600余件。全年本市破案率同比上升11.2%。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已形成全社会共同反诈的格局,16个区均建立了“区级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警方提醒,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出现,诈骗手法也会演变升级,欺骗性、隐蔽性更强,反诈防诈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市联席办将继续与市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牢牢守护上海老百姓的“钱袋子”,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
本报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