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友谊影城放映厅
苏宁影城内景
不知不觉,冬天将至,这是第三个看电影要戴口罩的冬天。
上海电影,却已走出寒冬,正一步一步走向明媚的春天。截至12月14日,全市今年新增影院25家,票房已超过24.14亿元。目前全市共有386家影院,银幕数2467块,座位数33.51万个。银幕数、座位数和票房成绩均继续位列全国城市第一,全面助力中国电影市场回暖复苏。
取得这些不俗成绩凭的是什么?今年,上海充分发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性作用,进一步提高扶持的精准性、有效性,本着“取之于影院,用之于影院”的原则,共对全市335家影院和3家电影机构资助近7000万元,并已全部发放到位,扶持影院覆盖率接近90%,全力保障影院的发展,全年银幕新增同比2020年末上升3.5%。
布局更趋合理
放映提质升级
今年,上海市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及时落实上海市电影局出台的《关于推进五个新城、乡镇影院建设和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大对五个新城、乡镇影院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影院建设、安装先进技术设备等方面提予以重点支持,对273个新城及乡镇影院申报项目予以资助,项目占比52.6%,总资助金额占比55.49%,以期通过对新城及乡镇影院实行倾斜政策,提升该区域内影院的质量水平,逐步解决影院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比如,受到资助的松江区QCC激光影城于2017年建成,是松江区叶榭镇唯一一家影院,填补了当地影院建设空白,建成以来共为近25万人次附近群众提供了观影服务。又如,位于奉贤新城的苏宁影城拥有13个影厅、1081个座位,是奉贤新城唯一一家五星级影院。2021年国庆期间,影城为周边农村农民工免费放映《长津湖》等同步大片,以文化惠民提升影院周边农村获得感、幸福感。“通过惠农活动,在电影局和当地宣传部的共同帮助下,原来不怎么看电影的周边农民兄弟,走进影院的渐渐增多,对于影城的业绩有一定的提升。”苏宁影城上海大区经营总监凤维强欣喜地说,“更重要的是,通过公益活动,我们影城的口碑得到较大了提升。”再比如,位于闵行区梅陇镇世纪友谊影城,将部分影厅升级为三星ONYX LED放映设备和三色激光放映设备,如今从大堂到过道,再到放映厅,这家开业20年有余的老影院已焕然新生。“我们鼓励影院安装先进技术装备,包括巨幕类设备、三色激光光源、4D放映设备、沉浸式放映设备、无障碍设备等,今年共有42家老影院受惠,这些老影院通过高新技术升级,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上海市电影局相关负责人说。
加大公益惠民
丰富观众选择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了更多文化期待。看电影是最受人们喜爱的文化活动之一,上海市电影局一直以来致力于开发多层次多元化的电影市场,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今年上海市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各类电影放映活动也予以了极大的支持。
■公益惠民放映 加大了对公益惠民放映活动的支持力度。今年春节,为多种方式满足就地过年群众的文化需求,上海市委宣传部、市电影局推出“欢乐春节,留沪观影”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为上海市留校大学生和留沪的家政人员、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或低价放映春节档电影大片;今年国庆,上海市电影局协同郊区电影主管部门推出“上海惠农放映活动”,号召乡镇影院邀请周边农民、来沪务工人员免费观看《长津湖》等主旋律大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未来,上海将继续加强电影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鼓励乡镇影院为周边农村组织放映优秀国产影片,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和受惠人次。
■主旋律电影放映 通过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影院对重点主旋律影片排片的积极性。今年,上海围绕庆祝建党百年重要时间节点,推出“步入辉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的电影党课”等主题放映活动,在各大档期中,影院对《长津湖》《1921》等影片的支持力度也位列全国前列,在引领主旋律影片观影热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全国庆祝建党百年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另外,专项资金还对上海重点主旋律电影的宣传发行、走出去给予了支持。
■特色放映 今年全市各电影机构共举办俄罗斯电影大师展等16个海外优秀电影周,与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艺术电影联盟国产电影展放映活动一起,实现了“周周有影展”的目标,极大丰富了观众的观影选择。“我们今年共承办了6个周周影展,分别是英伦电影大师展、波兰电影大师展、俄罗斯电影大师展、德国电影大师马克斯·奥菲尔斯作品回顾展、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作品回顾展、意大利电影大师展,累计放映43场,观影共计38164人次。”大光明电影院经理张曙告诉记者,个别影展甚至可以用火爆来形容,有些场次开票后短时间内就售罄。“对影迷观众来说,可以在一个周末、或是较短的周期内集中观赏到同一类主题、同一位大师的数部作品,是难得又珍贵的机会。而对‘大光明’来说,作为一个拥有93年悠久历史的品牌,我们有责任去传播电影文化,有义务去推动艺术电影的普及。”首席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