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一朵玉兰“海上”开
第21版:创见 2021-12-22
提升城市软实力从打造市花超级IP入手——

一朵玉兰“海上”开

上海迪士尼的最高建筑,奇幻童话城堡一处尖顶也被冠上了白玉兰

玉兰糕、玉兰酥、玉兰饼

上海特色文化伴手礼——“玉兰三宝”

市花白玉兰

白玉兰汝瓷茶具

图片来源:招商局邮轮研究院与意大利分院CMIT联合提供;已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海上文创”白玉兰丝巾

◆琳 恩

在不久的将来,当人们漫步黄浦滨江时,会看到一朵朵绽放的“白玉兰”在江上从容游弋。白玉兰浦江游船设计只是一个开始,一个与上海城市软实力紧密相连的超级IP将在各方的努力之中应运而生。用市花讲好上海故事,“白玉兰”将再度在这座海纳百川、创意无限的城市中夺目绽放。——编者

上海市花白玉兰形态优雅,线条圆润流畅,将之与浦江游船的外观设计大胆结合,这是来自招商局邮轮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姬佳慧、内装技术经理王俊与其团队的创意。姬佳慧与其同事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名为“以市花白玉兰具象化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课题研究。

从2017年开始,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慧敏就带领课题组,对市花白玉兰30多年来的“履职”情况展开了调研。

“花是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纽带。”王慧敏表示,上世纪80年代,白玉兰之所以能力压群芳,通过市民和专家票选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其先花后叶、朵朵向上、洁白厚润、花香沁人,深受市民喜爱的同时也为上海这座城市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高雅务实的品格特质、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提供了具象化载体。

从上海市政府“白玉兰纪念奖”“白玉兰荣誉奖”,到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及至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等地标建筑的造型设计,以及上海市妇联、上海档案局等组织机构的标识元素,白玉兰融入了城市的方方面面。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市花白玉兰面临不小的挑战。在课题调研中,王慧敏和课题组发现,市民对白玉兰的认识仅停留在“知道是市花”的层面,对于其“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寓意并不熟悉;市场对市花应用的开发、推广不够规范,白玉兰元素与形象所蕴藏的无形资产和品牌形象未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

今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出台,作为上海城市精神品格具象载体的市花白玉兰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是花非花潜力无限

用创意提升软实力

“花是文化的载体,市花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形象,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品位。”王慧敏表示。就像紫荆花之于香港,牡丹之于洛阳,莲花之于澳门,白玉兰标识着上海城市的文化品格,可谓“一花胜千言”。

某咖啡巨头在为上海打造“本土”咖啡杯时,就“锁定”了市花白玉兰。尽管只是在杯身上运用了白玉兰图案,价格不菲,但还是被全球的“咖啡迷”争相收藏。

上海迪士尼乐园也有白玉兰的倩影。设计师不仅特意在入口广场上选用了玉兰树的造型作路灯,从空中俯瞰,整个广场的地面纹路也是一朵巨大的玉兰花。同时,作为上海迪士尼的最高建筑,奇幻童话城堡中一处尖顶也被冠上了白玉兰。

在调研中,王慧敏和课题组也发现,白玉兰在文创设计领域的号召力不容小觑。两年前,“海上文创”在中华艺术宫开设首店,800多件高颜值上架产品中,“白玉兰”受到了市民游客的热捧,尤其是“白玉兰”丝巾。丝巾画面取自明代画家文徴明的作品,浅蓝的底色上绽开着朵朵墨线描绘出的白玉兰,看起来高贵典雅,开业当天就被抢购一空,是妥妥的“爆款”。由上海高校设计研发的“一枝玉兰”上海特色文化伴手礼“玉兰三宝”(玉兰糕、玉兰酥、玉兰饼),也在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而每年评选的“上海礼物”中,也有不少作品凭借白玉兰元素“圈粉”。虹口抱朴美术馆工艺美术师马宇坤就以汝瓷手艺烧制出“白玉兰”七件套茶具组,层层叠起的市花造型象征勃勃生机,受到人们的好评。

这些作品的成功与白玉兰花作为市花的高辨识度、广泛的接受度和欢迎度不无关系。用王慧敏的话来说,作为城市公共文化资源,白玉兰IP的潜力无限。

两年前,王慧敏和课题组在做“十四五”上海文化旅游宣传和形象规划时,提出了“用白玉兰花船作为展示和体验上海四大品牌的空间载体,在黄浦江上形成一道流动的文化风景”的设想,姬佳慧与其同事获悉之后,多次上门拜访交流,获得了创意设计灵感和启发。

“目前国内尚未有城市将市花元素融入游船外观造型设计的先例,”姬佳慧和王俊告诉笔者,“传统的船舶外形设计由船舶设计院的工程师来确定,设计非常理性,更偏向实用,但人人都有向美之心,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打破人们对传统浦江游船的刻板印象,将其与市花相结合,使浦江游船不仅能代表城市,更能符合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白玉兰游船内部还可以开辟白玉兰故事厅,开发“沉浸式”赏花、购花体验空间,进一步提升民众对市花精神和品格的感知度。

姬佳慧、王俊说,他们之所以选择了这条“形式追随激情”的道路,是希望把作为上海精神具象载体的白玉兰融入黄浦江游船的设计开发,通过白玉兰的精神寓意,涵养上海城市品格,使“白玉兰”IP在打造浦江“世界级水上会客厅”乃至助力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用花讲好上海故事

让百姓参与并受益

一方面,用花讲好故事,能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激发城市活力。王慧敏举了两个例子:英国的一家百年花布品牌,每年从花中获得灵感,对外发布“流行色”,让不少大牌趋之若鹜。日本对樱花文化的挖掘也值得借鉴,其樱花产业涵盖饮食、服装、交通、礼物等诸多方面,每年“花经济”规模达数百亿元。

相形之下,目前,白玉兰尚处在“花名片”的产业初级阶段,大多仍是碎片化开发,尚未形成体系,在城市形象、文创经济等方面有极大的挖掘空间。

另一方面,作为公共文化资源,打造白玉兰超级IP,可以让市民百姓更多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之中,享受由白玉兰创意带来的美好生活品质,提升收获感、幸福感。

对此,王慧敏建议以市花白玉兰为主线,按照“世界会客厅”的景观要求,在黄浦江滨江带建白玉兰景观大道,不同的区段按照不同的玉兰景观进行细分,体现上海海纳百川的精彩。“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上海辰山植物园已经储备了近300个品种的玉兰资源,上海园林科研院也已攻克了白玉兰不耐湿的技术难题,花期可以延长至近一个半月,完全可以在黄浦江两岸大面积种植。”依托白玉兰景观大道,还可以在白玉兰盛放之际,举办文旅融合的白玉兰文化节、文化设计大赛,市民百姓、游客都能尽情参与其中。

“城市精神品格是软实力的内核所在,白玉兰是这种精神品格的具象载体,它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能让人们更直观感受和体验。”王慧敏还建议发挥上海创意设计产业优势,鼓励更多的设计师参与市花白玉兰的创意开发,“我们也呼吁尽快确立市花IP的使用规范,让白玉兰元素的运用体现高品位、高品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