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医院东院区新建感染楼启用。图为负压留观病房设施齐备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本报讯(记者 郜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示范性发热门诊综合楼正式启用。记者获悉,该项目是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十四五”规划项目中首个竣工启用的项目,为沪上疫情防控再添坚实堡垒。
仁济医院新建的示范性发热门诊综合楼(又称“感染楼”)位于东院区临沂北路123号大门处,毗邻门急诊大楼,总建筑面积499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建筑面积998平方米(地下一层)。该楼主要功能为感染门诊、医技检查、疑似筛查和隔离留观,设有隔离病房30余间,其中负压病房26间,并设置了专用CT检查室和核酸检测实验室。
据了解,感染楼项目总投资6000余万元,严格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即“上海公共卫生建设20条”)的要求设计建造,于今年9月30日顺利结构封顶。感染楼启用后,仁济医院拥有了一座全新的疫情防控坚实“堡垒”,患者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感染科主任马雄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示范性发热门诊综合楼将同时承担发热患者和肠道、肝炎等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诊疗任务,三个区域严格独立。该项目在设计时即注重“平战结合”的功能布局,严格按照传染病诊治规范进行各项规划和设置,做到区域独立、分区合理、流程规范。该楼配备独立CT、检验等专业设备和负压隔离病房等设施,能够实现传染病患者的“六不出门”和“闭环管理”的要求,严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发热门诊区域主要包括B1层CT室和检验区域、一楼发热门诊诊区、输液室和1间负压病房以及二楼的9间负压病房。三、四、五楼作为平战结合区,平时是感染科普通病房;而在突发疫情出现时,综合楼将即时进行动线调整,转换为“战时状态”,B1和一楼、二楼的所有设施都将用来筛查疑似病例以及临时隔离确诊病例,而三、四楼的病房也将转换成隔离病房,五楼则作为会诊区和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戴区、办公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