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讣告 猫头鹰误闯工地食堂 三龄童独逛超市迷路 “清宫神兽”亮相自博馆 一男子醉酒驾车遇临检 与妻换位露馅双双落网 别让公众被算法“绑架” 《我想尖叫》喊出孩子喜怒哀乐
第8版:上海新闻 2022-01-14

别让公众被算法“绑架”

马丹

App上总有那么些广告弹窗,关也关不掉?社交平台上总会看到不想看的营销号?刚和朋友聊起一款化妆品,购物软件马上就给你展示相关商品?很多人日常都会被这样的大数据算法“精准推送”,甚至不少时候觉得它成为了一种困扰。不过,今后这样的流量造假、大数据杀熟可能行不通了。近日,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剑指算法治理痛点。

算法是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每个“网络居民”都和它息息相关。一些互联网公司打着“技术中立”的旗号,以个性化定制为名,利用大数据算法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精准推送、精准营销,不仅收获了流量,更获得了巨大收益。而不良营销信息也通过迎合用户猎奇心理,让哗众取宠、偏激错误甚至虚假的信息得以传播,误导公众。在这样“强势”的算法面前,用户往往无法拒绝、无权选择。

其实,大数据本身是不具备情感和价值取向的,但它背后的算法应该成为正确价值观的载体。这或许正是《意见稿》发布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它明确了用户可以选择关闭算法推荐,也可以拒绝使用其个人特征数据的算法推荐服务,同时规定软件运营者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不少人为此击节叫好:终于有希望摆脱算法推荐的“绑架”了。

不过,算法监管仅仅依靠《意见稿》和企业自觉,其实很难形成长效机制。未来,用好大数据、管好大数据,并让其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需要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制定建立健全算法机制机理审核、科技伦理审查等制度,需要企业守住价值底线、设立自省机制,也需要每位用户自觉抵制不良算法。只有多方协力,才能共同敦促大数据“向善”,让网络回归清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