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一个“碳排放管理员”的岗位,会有多少种证书呢?答案是数百种,其中还不乏“中字头”“国字头”的发证单位。这段时间,随着毕业求职季的到来,网上各种新职业培训也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然而在眼花缭乱的证书背后,却是发证市场的“泥沙俱下”。
这两年,各类新职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被市场誉为是“金饭碗”。这些职业为社会提供了更多职业选择。不少劳动者为了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获取更好就业机会,往往通过网络寻找各种培训证书:家庭教育指导资格证、整理收纳上岗证、碳排放管理高级证书……品名繁多的证书让人挑花了眼,但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具有高“含金量”的呢?
由于新职业尚缺乏统一的评价机制,一些培训机构趁机推出高价培训,有些甚至付了钱就可以拿到证书。像2021年公布的新职业——整理收纳师的培训中,一些机构推出的课程仅仅是基本的技巧,根本不适合新的职业特点,而收费却高达数千元,不少人参加了培训之后,感觉就是中了圈套,也对于整理收纳师这个职业产生了疑虑。
证书的“含金量”有多少,其实用人单位的评价最有发言权。然而,现在不少用人单位面对着不同机构颁发的证书,也是吃不准。有些证书虽然带着“中字头”“国字头”,但实则发证机构并不权威,有些甚至还是“傍大款”。
要让新职业成为“金饭碗”,推动职业标准化发展是必然的选择,这也是这些年有关部门在加紧推进的,像人社部颁布了《网约配送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编制了《互联网营销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等,这对于引导职业教育培训、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规范从业人员行为起到基础性作用。
新职业证书“含金量”的提升,源于让新职业技能标准得到落实。在把人才评价权放归市场的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发证部门的“把关”,严守培训发证的“入口”,从严遴选、发布符合条件的评价机构,实行备案及黑名单制度,让那些一心只想赚钱而不踏踏实实培训的机构被市场所淘汰。
政府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大公共服务力度,搭建权威的技能水平查询平台,释放有效的市场信号,让劳动者在选择新职业证书的时候,更加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