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上音歌剧院首推演出季跨越全年 上海三年推出演艺新空间100家
第16版:文体新闻 2022-03-03
在全国率先开创新样式新业态新消费

上海三年推出演艺新空间100家

今潮8弄户外音乐剧演出

上生·新所演出《捕鼠记》

《疯狂理发店》剧照

亚洲大厦里各类沉浸式小型音乐剧和脱口秀的演出场地已经开张到第22家。据悉,仅这幢办公楼里,同类型的小型演出空间到年底有望开至40家,其中整体水准较高的空间,已经纳入市文旅局授牌的“演艺新空间”——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或观众席不少于100座,年演出场次不低于50场。迄今为止,上海已经在全国率先达成100家演艺新空间,并且由此催生出新样式、新业态、新消费。

演艺新空间,不是以往宏大、规整,令人仰视的文化地标式的剧院、音乐厅等,而是融入商业综合体、办公楼、酒店、实体书店乃至标准剧场一隅的演出表演场地。最新一批获得授牌的演艺新空间包括亚洲大厦星空间、《疯狂理发店》咖啡馆、新天地广场演艺新空间、相爷府茶楼、文化广场户外舞台、上生·新所等。

文化点亮零散空间

演艺新空间是演艺市场的新业态,以文化赋能的方式点亮城市更新过程中的零散空间,沉浸式体验、场景式消费是其主要特征。尽管要求每个得到授牌的演艺新空间每年的演出量必须不低于50场,但是事实上有相当多空间的演出已经超越200场,成为“上海文创50条”明确每年演出场次4万场的重要生力军。

其中,亚洲大厦本是一幢写字楼,《疯狂理发店》咖啡馆则位于瑞虹天地太阳宫的商场内,相爷府茶楼位于城隍庙,本身具有餐饮功能,上生·新所更是网红打卡地……商业闲置空间、餐饮酒店局部、户外草坪广场等,加上城市更新过程中冒出来的零散空间,让被疫情抑制的对文艺生活的向往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下释放。文化赋能零散空间,100家有质有量的演艺新空间,造就了上海演艺市场的新业态。

演艺形成

全新业态

由开心麻花开发的《疯狂理发店》这一演出,既像是一台沉浸式戏剧又像是一个大型剧本杀——在理发店里发生的悬疑案件,需要演员和观众在互动中一起“破案”。甚而,观众的逻辑推断,决定了演员把剧情往什么方向“拗”。所以,它不科学,因而被冠以“疯狂”的前缀;但它很欢乐——没有舞台,观演双方在一个平面上,共同猜测凶手是谁。

身处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的虹口区,位于四川北路武进路路口的今潮8弄,完整保留修缮了分布在8条里弄内的66幢老建筑。如今,这里也成为艺术展览、文创销售、剧场演出的聚合地。一度在新天地十分火爆的ARK,是中国第一家现场音乐吧,也搬迁至此。这里成为上海流行乐人才的汇聚地。繁荣的演艺新空间,也给予了音乐剧演员——这支没有专业院团的队伍,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亚洲大厦星空间的负责人阮豪透露:“我做剧场做了十几年,极其难得碰到现在这么好的机会。这个机会是什么?是让所有的演员主创都能有稳定的收入。”

新业态带来新消费

疫情起伏,让大家对文化消费的热情也起起伏伏。一方面,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需要文化消费来缓和;另一方面,这个缓和的方式和过程又要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时升时降的影剧院上座率,也让文艺工作和观众的心率时升时降。

因而,如何创造新业态从而带来新消费,是文化产业近几年来的新课题。上海演艺行业在实践中作出了表率。相对没有固定座位,融于商场、办公楼、游船、广场乃至户外空间的演艺新空间,完全符合防疫对于空间的要求。而同时,又为期待演艺的观众带来沉浸式的全新体验;也让期待能服务观众的文艺工作者的继续抒怀。演艺新空间从最初的首批10家,到第二次授牌的60家,只用了一年时间。三年内,上海率先全国冒出来的演艺新空间,已经达到100家!这背后也有产业推动和消费支持。

由演艺新空间带来的新消费,也成为城市各个角落里的生活常态。如今,走进上生·新所的咖啡馆可以听到音乐;走进开心麻花打造的《疯狂理发店》,还能喝咖啡、洗头发、抓凶手……演艺新空间,正以各种破圈的方式,融入魔都新生活。 本报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