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跃中
春光明媚,春风和煦。明天,全国两会将隆重启幕。
这一年,100多名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交出了沉甸甸的履职“好作业”: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出(列)席上海市政协各项履职活动近800人次,87名委员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260件,11名委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3篇……
“‘好作业’是‘走’出来的。‘走’,是紧追目标,锲而不舍。”已先后担任全国、上海市政协委员十多年的吕红兵深有体会地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调研夯实建言,履职才能扎实有效,尽心尽责!”早在2010年1月的上海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时任市政协委员的张宁、吕红兵及谢荣兴,首次提交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提案。为了这件提案,此前,吕红兵他们跑了很多基层法院、金融单位,与金融案件的涉案人进行探讨,最后得出结论:基于上海实际情况,尤其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客观需求,建立一个专门的金融法院“非常必要”。
上海高院办理提案的结果是“留作参考”。5年后,在上海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吕红兵执笔、张宁等11位市政协委员联署,再次提交关于在上海设立金融法院的提案。该提案被列入市政协当年专委会重点协商办理提案,这一次,办理结果向前进了一步:“列入计划拟解决”。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已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吕红兵又提交“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提案”。3月28日,《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方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一锤定音!历经8年的“接力”提交,目标终于达成,吕红兵有着满满的成就感。
在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吕红兵于6年前牵头提交的那份编号为第876号的提案《关于在上海设立金融法院的建议》,荣获“优秀提案特别奖”。该提案还被全国政协评为“2018年度好提案”。
“走”,是深入基层“望闻问切”,找准问题症结。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在甘肃调研民办教育时,来到多个偏僻的民办学校了解情况,和民办教师座谈交流,还特意和当地一位民办教育领域的代表留了电话,经常沟通。通过类似渠道的反映,胡卫觉得,一些地区教师待遇低的短板亟待“弥补”。
2019年4月12日,胡卫参加了全国政协“加强幼教师资培养”第20次双周座谈会,在发言中,胡卫重点讲述了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待遇问题。“我建议加大对非编教师的补助力度,优先解决骨干教师的编制,大力推动政府购买服务。”胡卫在讲完主要观点后表示,“曾有边远地区老师给我写了一封信,列举了她所在学校教师群体遇到的困难:无编制、低待遇,有时工资还不能按月拿到,令人揪心。”他的建言受到全国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促使这方面的问题不断解决。
有一次,胡卫参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的调研,他分别找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交谈,刨根问底,感到问题出在虽然政府提供营养餐,但财政补贴以后学生的营养水平有没有提升,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他针对性地提出要建立农村营养餐改善计划的监测评估,“强化学生营养监测评估”,建立教育、卫生部门的联动机制,健全学生营养健康监测评估体系等,动态跟踪监测学生营养状况,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走”,是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全国政协委员王美华在黄浦区某街道调研加梯时,看到一边是正在施工的加梯工程,一边是正在进行的地下管网线修整项目,发现看似都在改造,却不在同一个“频道”。“要让所有改造都有提纲挈领的方案,老旧小区改造后仍是一个整体。”根据王美华的建议,该街道重新制定了计划并进行相应改善,老旧小区重新焕发光彩。
最近,王美华还盯向了地下过街通道,为此,她探访了许多点位,发现靠近陆家嘴等市中心地区的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配套齐全,然而其他地方却依旧需要爬楼梯,甚至一些楼梯坡度较陡,老年人行走有障碍。她动情地说,“每个人都会变老,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地下通道也得尽快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
“走”,是听民声、集民意、汇民智,是委员为民代言、不辱使命的境界,是履职担当的精神。“走”出“好作业”,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