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广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终于要付梓了。屈指算来,从开始想做编年到今日已有20年了。
2000年我在武大读博时,就想理一个关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篇目的基本线索,为将来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做点基础性的工作。来川大后,我又重启这项工作。我花了三年的时间,利用川大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等处的纸本史料及当时仅有的读秀数据库,按作品的出版顺序编撰了一本《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但这本二十来万字的小书刚一出版,我就陷入到深深的遗憾之中。一是随着各种大型数据库(特别是专门数据库)的不断出现,原来仅依靠纸本而难以发掘的史料大量地涌现在眼前;二是缺乏作品的内容介绍,仅是条目读者不知所辑作品写了什么,价值如何;三是框架结构上缺乏对1922—1949年间长篇小说发展进行史论性质的梳理,读来感到史的意味淡薄;四是缺乏初版本的书影与版权页,缺少通过图文互证的方式使其成为一部信史的力证;五是没有标示作者的生卒年。这些遗憾使我决定在“编年”的基础上再次扩容升级,于是,从2010年开始,我继续出发。
在撰写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如找史料之难与读史料与文本时遇到的字迹漫漶等。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找到原版长篇小说、找到初版本书影、版权页和求证出众多无名作者的生卒年。做史料的人都有穷尽一切的意愿,都想尽可能地一网打尽,真遍觅而不得,也只能抱憾而无奈了。
感谢妻子丁淑梅给予的支持,感谢母亲邹亦文,尽管她看不懂这些,但她以90岁高龄的年纪生活仍然能基本自理,并力所能及地减轻我们的负担。我还想以此书告慰父亲陈镇的在天之灵,他对我能回祖籍四川工作,应该是心满意足的。本书以同名获批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借出版之际,我在此一并感谢曾给予支持与鼓励的学界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