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北京树立了标杆” 从小没见过雪  却成了冬残奥冠军
第14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2-03-07

从小没见过雪 却成了冬残奥冠军

越野滑雪赛场中国选手接连夺金

杨洪琼在比赛中 本版图片特派记者李铭珅 摄

郑鹏一路领先

他们的家乡,缺冰少雪,在成为滑雪运动员之前,他们甚至从未见过雪花的模样。

他们的人生,因为意外,曾经一度陷入灰暗。然而,体育给他们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让他们走向了更广大的世界。

昨天,北京冬残奥会进入第二个比赛日,在越野滑雪赛场,两位来自南方的残奥选手创造纪录,为中国代表团接连夺金。多年的奋斗与磨砺,在他们冲过终点的瞬间,得到了回馈。

走出心魔

以一路领先的姿态到达终点,昨天上午,中国选手郑鹏夺得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坐姿)项目金牌,也为中国队取得了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夺冠后的郑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他实现了四年前的梦想——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坐姿15公里比赛中,郑鹏获得第四名,创下了当时中国队冬残奥会个人项目的最好成绩。当时的他就暗下决心,四年后的北京,一定要站上最高领奖台。

在郑鹏的老家福建莆田,他夺冠的消息已经在朋友圈刷屏。郑鹏的父亲郑开华是莆田蓝天救援队的一名队员,他激动地在微信群里发红包,同队友分享这一刻的喜悦。

如果不是那场意外,郑鹏或许还是一名汽车维修工。2011年,郑鹏在深圳一家汽修厂开始实习,因同事操作不当,他被升降机砸伤,造成双腿瘫痪。出事之后,有4年时间,他基本都把自己关在家里,也不怎么说话——原本开朗的他躲了起来。

直到2016年,有朋友约郑鹏一起参加一场轮椅马拉松比赛,他才走出家门,此后在一位队友的推荐下,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越野滑雪队。生在福建长在广东,这个南方的男孩从小没看到过真雪,他能成为滑雪运动员吗?没想到,练习滑雪一年多后,郑鹏参加加拿大世界杯比赛,就获得了一银一铜。

昨天赛后,郑鹏第一时间就是想找教练一起合影:“我的教练以前也是运动员,登上领奖台也是教练的愿望,这次是我们一起圆了一个梦。”

永不放弃

“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嗓子都还哑着。”直到面对长枪短炮的记者,杨洪琼依然不敢相信,自称没有什么成绩的自己,能拿到了冬残奥会金牌。“我一直都希望自己悄悄努力,当个小透明,然后一鸣惊人。”杨洪琼说,这次自己做到了。

32岁的杨洪琼出生在云南罗平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因为上山跌倒损伤了脊髓,导致双下肢瘫痪。残疾后,杨洪琼长期处于自闭的状态,不愿出门见人,甚至家里来了亲戚也不愿说话。

改变始于体育。上了中专,杨洪琼开始接触残疾人体育运动,在残疾人举重和轮椅篮球比赛项目中,她多次获得奖牌。抱着好奇的心态,她又“跨界”到了越野滑雪项目。“对于一个南方人来说,滑雪这两个字太遥远了,有幸能接触它,就义无反顾地扎进来了。”杨洪琼说。

转项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赛场节奏以及要适应新的比赛方式。从轮椅篮球到坐姿滑雪,无法掌握平衡的她一开始是在摔跤中度过的。甚至,因为她摔得最多,队里教练还给她起了一个外号:杨美娇——每天摔一跤的“杨每跤”。杨洪琼笑称,那时候队里只要有人摔倒了,所有队友都会把目光投向自己。但这并没有让她打退堂鼓,反而让她更加勤奋练习。

在昨天比赛冲线时刻,杨洪琼振臂高呼“中国万岁”。在赛后采访中,杨洪琼道出了背后的原因:“是强大的祖国让我们站在了世界最高领奖台!”她说,接触体育运动之后,她整个人都开朗了,不但走出自闭,而且还可以感染身边的人,经常把他们逗得哈哈大笑。“我经常想,全中国那么多残疾人,能参加冬残奥会的就我们96个,我怎么能放弃?”

特派记者 厉苒苒(本报北京今日电)

相关链接

残奥越野滑雪

残奥越野滑雪项目是开展最广泛的残疾人冬季运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残奥越野滑雪比赛共设置20个小项,包括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3个个人项目,以及混合接力、公开接力。越野滑雪在张家口赛区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进行。其中,个人项目根据运动员残障情况不同,又分为视力障碍、站姿、坐姿3个组别,各组别运动员实际比赛成绩乘以相应分级系数为最终比赛成绩。

个人项目出发顺序一般为坐姿组、视力障碍组和站姿组,通常男子在女子前。残奥越野滑雪比赛线路要求上坡、下坡和起伏各约占三分之一。比赛中,站姿运动员可根据身体状况采用两个雪杖、单个雪杖或不使用雪杖。全盲或几乎全盲运动员需要佩戴眼罩,由领滑员使用扬声器引导配合完成比赛;低视力运动员可以选择是否使用领滑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