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冰
读到晚报上李大伟的《幸福来自努力》,对他增加了了解,难怪几次看到他,以其收入衡量穿着,有几近裋褐之感。很多创业者哪怕坐拥金山,都不事奢华,皆因个中辛苦不是人人能受的,所以懂得珍惜节俭。
苏格拉底有一天在市场上看到很多待售货物,发出惊叹:“我不需要的东西有这么多啊!”但世界毕竟多由凡夫俗子组成,不可能像大哲学家那样,内在丰厚到外物都成了多余,也没必要自苦,何况人的物质欲求还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呢。但过度则过!当年一位大学生卖肾换苹果4,就过分到骇人听闻。
如今,不少人追奢侈品、大品牌,其实这本身也没错,向往美好高是人之本能,只要承受得起。况且有些商品海外购买比家门口的便宜不少,不买有吃亏心理。有意思的是,我在加拿大旅游时,导游刚表示看不懂国人的疯狂购买热情,旋即感叹,加国收税高,所以自己每次去邻国,回来都会把汽油箱加满——原来她是那个“五十步”。
居家过日子,同样的东西,哪有放着便宜的不买买贵的?有能力买大牌并没错,错的是搭配问题:与职业、收入、身份,特别是思想、气质、举止的搭配,还有与身上其他衣物的搭配。而拿大牌、奢侈品作为炫富的资本,攀比的目标,则更背离品牌蕴涵的贵族气质了。
远观苏格拉底,近看李大伟,原来过多追求物质和奢侈包装的,有因缺乏内涵导致底气不足,打肿脸也要撑场面;有拥有财富,却未拥有吃辛吃苦宝贵经历的,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