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每年都接到不少有关信息系统无法处理含生僻字姓名的投诉。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呼吁,生僻字已经成为继老年人不适应信息化系统之后的又一个“数字鸿沟”,应该通过建设国家生僻字字库、更好方便群众办事。
邵志清介绍,目前,国内民生领域主要信息系统的生僻字处理方式存在较大的技术路线差异:公安部门建立了非公开的公安人口信息专用字库(人口信息字符集),有效解决了绝大多数姓名中含有生僻字的公民正常办理户口登记和居民身份证的问题,但公安以外部门的信息系统无法处理;社保、医保、社保卡方面的三个管理部门以及医院统一使用一个本世纪初的自造字软件支持生僻字的录入和展示,确保就医信息流闭环内生僻字处理规则的一致性,但这个软件已不再更新;银行等其他信息系统方面,选择方式较为多样,以采用同音常见字替代为主。
为填平这一历史和技术原因造成的“数字鸿沟”,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2021年9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联合发出《关于开展信息系统生僻字问题改造的通知》,针对群众日常生活中常见服务事项涉及的信息系统进行生僻字支持改造,通过集中采购公安人口信息专用字库并依托“一网通办”技术体系建立生僻字云服务平台,支撑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医院、药店等医疗机构,试点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水电煤等公共服务企业的信息系统对生僻字进行技术处理。改造后的各部门信息系统对生僻字的处理对标公安的身份证处理方法,在成本可接受的范围内从根本上解决姓名中含有生僻字的群众便捷办理公共服务事项的问题。
但是,在国家层面,这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对一部分群众办理政务事项造成很多不便。邵志清建议,在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公室牵头协调下,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统一建设生僻字字库,优化完善信息系统对生僻字的支持标准和检测手段,统筹各地各垂直部门的信息系统生僻字改造工作。
他指出,从目前技术方案选择来看,采用公安人口信息专用字库,对标身份证的生僻字处理方法是总体上成本相对较低、见效相对较快的技术路线。公安人口信息专用字库是一个商业化字库,各地改造过程中将付出巨大成本,由于字库(字符集)在整个改造过程中具备刚性需求且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建议协调相关公司,综合考虑商业性和社会性,寻求字库采购成本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或者创新服务模式,避免因为生僻字改造而花费过多的财政资金。本报记者 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