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韵丰
在闹中取静的弄堂里,一丁点儿动静都会被放大。邻居锅里刺刺啦啦翻腾着的鸡翅膀能轻易勾起弄堂孩童肚里的馋虫;对面阳台上一通浓情蜜意的电话,邻居们知道小姑娘又恋爱了;每天下午三点,弄堂里传来拖沓规律的脚步声,那是一楼老人准时出来锻炼身体。
现在市中心还留在弄堂里的本地住户,大部分都是老人。当然,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咖啡店、潮牌店、餐饮店纷纷选址老弄堂沿街店铺,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永不拓宽的愚园路便是其中之一。
在老弄堂里,有不少翻新装修的房子,深得年轻人青睐。关起门来,自己的天地,开门出去,热闹的街市,大部分时尚光鲜的年轻人借弄堂的壳过着文艺小资的生活,而真正将他们推进弄堂生活的竟是疫情。
一直生活在这里的人,早已习惯不停变换的陌生邻居。年轻租客们也只是以年或月为单位,在这里留下人生有限的青春,工作换了或生活状态改变,他们大多便会搬离这里。因此邻居之间互不打扰,即使遇见,大家也都礼貌回避眼神交汇。而疫情使生活慢下来了。眼下一顿可口的饭菜才是大家能够抓住的幸福。于是,年轻租客的一次以肉换葱开始了与弄堂里所有住户之间相熟相依的日子。
每到饭点,弄堂里响起砧板剁肉切菜的声音、打蛋的声音、菜下油锅的声音,年轻人烧了拿手菜便以无接触的方式分享给邻居们,而谁家缺米缺油则总能有邻居补给。大家从物质层面慢慢了解到了彼此的职业与生活。隔壁阳台上的电话会议又开始了,楼上小男孩上体育课拍皮球了,对面老人的高血压药有年轻租客帮忙买到了,这一切都热闹得近乎失真,大家纷纷感觉像是穿越回了儿时的弄堂里。这段时日里,邻居们都在彼此心中变得鲜活和具体起来,大家抱团取暖,互相打气,生活中闪现出希望的光。
又一个春天过去了。愚园路两旁的梧桐树早已摊开茂密翠绿的枝叶迫不及待地投入夏天怀抱,往昔热闹繁杂的马路此刻寂静寥寥,而幽静交错的弄堂深处却热气腾腾,充满温情。这样的温情,藏在柴米油盐之中,藏在对彼此的体谅与宽慰之中,藏在对生活的敬畏之中。
忽然觉得,梧桐树下,愚园路上,都是人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