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卓树
“哪个少男不善钟情,谁家少女不善怀春”。青春期是成长阶段的第二次重大飞跃,生理上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心理上也产生了强烈的化学效应。伴随性别意识的觉醒,强烈的好奇心使少男少女们迫切地想要了解异性和自己的差别。对于这种青春期的悸动,父母的第一反应大多是惊慌失措,如临大敌。
我在做心理咨询时,经常会遇到家长的求助:孩子和某位异性走得特别近,经常网聊,应该如何制止?孩子最近茶饭不思,注意力经常分散,会不会暗恋什么人?家长来电的内容五花八门,对“早恋”的认知却高度一致,都把它视作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洪水猛兽。对于家长的来电,我一般给到如下建议。
首先,恋爱没有“早”和“晚”之分,早恋的关键不在于孩子是交往男朋友或者女朋友,而是孩子交往的是什么样的朋友。青春期异性之间良性的交往能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激发孩子的潜能,孩子有时也是通过这种交往方式探索成人世界神秘未知的领域。有些家长会把孩子之间普通的交往视作早恋的“苗头”,对之严防死守,围追堵截,结果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弄假成真,把原本单纯的友情催化成爱情。因此,孩子和异性之间正常的交往父母完全没有必要过多干涉。
其次,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亲子关系的和谐程度决定了孩子的恋爱观。根据调查,早恋的孩子基本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比如父母离异,亲子分离等。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在感情上会感到饥渴,希望有人能分享自己的快乐,分担自己的心事。这种愿望如果在父母身上一直得不到满足,只能转向周围的同学。很多时候孩子的所谓恋爱与其说是早恋,不如说是一种移情,把对父母的情感需求转移到某个异性身上。
这种情况下,爸爸妈妈要努力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对她的关心和爱护。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聊天,交流一下彼此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发生的趣事,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分享自己青春期的小秘密,拉近和孩子的距离。鼓励孩子多交往不同的朋友,转移注意力,冲淡孩子对某个异性的过分依恋。
最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恋爱是不能禁止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也把情感需求视作人的基本需求。对于青春期的悸动,堵截不如疏导。爸爸妈妈与其对于“早恋”穷追猛打,不如帮助孩子揭开“早恋”的神秘面纱,让青春只有美丽,不留遗憾。
明日请看《凡夫凡妇保鲜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