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图片新闻 如果有来生 萝卜青菜,适口充肠 那些装着世博金奖的麻包 别样的方便面记忆 沁芳梦远隐红楼
第13版:夜光杯 2022-06-13

别样的方便面记忆

陈森兴

疫情前去超市购物时,随手扔了几包方便面在推车里,想不到在足不出户的日子里,它还真起作用了。由此及彼,我禁不住想起了一段寻味方便面的往事。方便面初看起来稀松平常,实则此味非彼味,轶事里有趣味。

初识方便面是在四十多年前,那时我正在大学求读,方便面闯入了我的学生生活。当然,我们非吃货,而是学霸。“文革”后的第一届研究生沐浴着科学春天的阳光,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夤夜攻读是常态。粉碎“四人帮”不久,国民经济的元气尚在恢复之中,物质的供应远不如现在那么丰富。当每天夜自修结束饥肠辘辘时,方便面不只是果腹,也给生活增添了情调。

那时候,方便面刚问世,多数人尚对它好奇、新鲜。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有同学先将其尝试当夜宵。哪知这招后来就演变成了规定动作,我们称之为“happy hour”(快乐时光)。每晚十一二点,大家不约而同从宿舍进入走廊,手捧泡好的方便面,或是用开水直接泡的,或是用“热得快”电器烧的。吃相五花八门,有的用大茶缸,有的端着饭盒,有的捧着搪瓷碗,用筷、持勺、叉叉都有,各显神通,好像一曲锅碗瓢盆的协奏曲,好生有趣。大家边吃边聊,谈论文献检索的收获,交流论文课题的进展,秀几句新学的英语,有时也谈谈生活中的乐事、笑话,其乐融融。当中也有小插曲,一位湖南老兄嗜辣,总是在面中加入从家乡带来的辣椒酱,吃得满头是汗;还有搞笑的,一位仁兄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改变吃法,直接下手狼吞虎咽就着茶水嚼着干吃。一场千姿百态的吃景。

当年的宵夜与当今大学校园里充满烟火气的夜排档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它是一个放飞心情的夜间仪式。汤是热的、面是Q弹的,在一个特定的年代,它将食物之味与人生之味搅拌在一起了。面香和着书香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浓香。

再识方便面,已是方便面的升级版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曙光渐浓,让我们看到了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正巧我有幸随国家田径队出访日本比赛,在那儿发现的改朝换代的方便面一下子令我耳目一新。当时国内市售方便面多为简装版,真是名副其实的“方便”:纸袋包装,一块面饼、一袋汤料,而所谓汤料就是味精、盐与少许油的混合,口味也是单一的,没得可挑。

升级版的日本原产方便面则是鸟枪换炮了。论包装改纸袋为桶装,并附有一次性汤匙,开水一泡一闷即可食用,无需再用器皿。论味道,豚骨、海鲜、牛肉等口味任选。论料包,有酱包、油包、调料包,甚至有的还附上了冻干的葱花、虾米、海带丝、木耳丝、烘干白芝麻等。初看,还真有点琳琅满目的感觉。

回国给亲朋好友带点小礼物是人之常情。常言又说“物以稀为贵”,那时国内尚见不到日本原装的方便面。回国时我特地买了不少,作为伴手礼送人,礼轻情意重,算体面的,也很讨巧。收到手信的亲友第一次尝鲜,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就是在家里,女儿见到精致的包装、尝到新奇的口味,也喜出望外。

时光流逝,我不再是方便面的拥趸,但面不只搅动着味蕾,也挑逗着神经,方便面的变奏曲记载着时代的印迹,方便面之味也许是人生百味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