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广告 “爸爸妈妈,请放心冲锋在一线!” 心愿牌上写满最美少年梦
第5版:上海新闻 2022-06-13
静教院附校“抗疫二代”初三学生“一夜长大”

“爸爸妈妈,请放心冲锋在一线!”

今天是上海初三学生复学首日。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九(2)班的陈佳烨和以前一样,7时不到就起床了,但是,经历了这场疫情,她又有些不一样:以往,总是妈妈为她准备好早餐,嘱咐认真学习,而如今,却变成了她和妈妈一起准备早餐,并劝慰需要早早去医院上班的爸妈不必为自己过多担心,“请放心冲锋在一线”,也“请多多保重自己”。

陈佳烨妈妈姚丽华感慨说,疫情期间,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她和丈夫都曾奔赴一线工作。“我率先前往方舱支援,我先生则紧随其后,在医院闭环工作了一月有余。就这样,孩子仿佛‘一夜长大’,变得懂事,学会感恩。”

为妈妈上前线而自豪

“4月初,爸爸妈妈都奔赴抗疫一线,这对于需要居家上网课的我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陈佳烨回忆道,尽管外婆外公就住在楼下,但一方面,他们年纪大了,家中琐事也很多;另一方面,面对突如其来的居家防控,他们也充满了焦虑。而自己即将中考,网课学习和日常生活也因为父母不在家而受到了影响。

正当陈佳烨为父母不在家、疫情日渐严重而担忧时,一通母女之间的视频电话让她豁然开朗。“当时,妈妈刚到方舱不久。她一边和我对话,一边练习穿脱大白服。我看到她脸上没有担忧,反而是那么坚定和认真,顿时觉得她作为一名抗疫医护人员很了不起,我很自豪拥有这样的妈妈。”当下,陈佳烨就暗自下定决心:不让爸妈为她担心,要让他们看到更好的自己。

陈佳烨和外婆商量后,主动布置好了网课的学习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她帮助外公外婆做好抗原自测。为了分担外婆家务,她还利用课余,学习做菜。

5月15日,陈佳烨知道妈妈就要从方舱回来,兴奋不已。她一早就打开了靠马路的窗户,时不时地张望送妈妈回家的班车有没有到。“下午1时多,妈妈终于回来了。我从窗口远远地就看到她提了两个行李箱。2个月的紧张工作让她瘦了很多,但仍然精神抖擞。”为了迎接妈妈归家,陈佳烨特地做了一顿牛排大餐,让妈妈感动不已。

父母树立良好榜样

“佳烨同学是个性格开朗、天真活泼的姑娘。这次线上教学期间,我明显感受到她多了一份懂事与沉稳。在没有父母照顾的情况下,她除了安排好学业,还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都自己及时上传作业,在老师批改后主动反馈订正。”班主任王人杰说,了解到“抗疫二代”的情况后,学校也制定了个性化辅导,让抗疫先锋们无后顾之忧。王人杰经常会和陈佳烨连线,分析交流各学科情况,讨论制定各个阶段的复习方案。“疫情期间,父母双双去前线支援,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大人们会惊喜地发现,进步最大的也是这样的孩子。因为父母给他们树立了良好榜样,是父母自律、踏实的态度,帮助孩子迅速地成长起来。”

“在这次疫情里,我认识了许多热心肠的人。楼里一位热心阿姨一直帮邻居搬运物资、消杀楼道,而她自己的孩子也是初三学生,家中的事也不少。未来不管我会从事什么职业,也不管我会身处何地,我都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陈佳烨说。

本报记者 马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