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编辑/胥柳曼 视觉设计/竹建英
市民朱先生向“新民帮侬忙”反映,他母亲的名字中因为有生僻字,离线随申码申领遭遇卡壳。经记者多次联系,终于一波三折地为老人解决了这件烦心事。
离线码无法申领
朱先生介绍,他母亲今年80岁,名叫贺yun(左音右员)梅,名字中的第二个字是生僻字。公安系统的字库齐全,身份证上的yun(左音右员)字是正常显示的,但这么多年来,遇到打不出这个字的情况,则十分普遍。最常见的是,她在多家银行办的银行卡,户名一栏均是不齐全的,第二个字只能以拼音+手写的方式填写。“每次老妈去银行,至少要耗1个小时,从柜台,到银行网点各级负责人,要逐一确认。”
疫情期间,朱先生母亲做核酸,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都是直接出示身份证。“第一次采样工作人员扫她身份证时,名字中的第二个字就无法显示,工作人员只能手动修改。”朱先生说,母亲自己无法查询核酸检测记录,只能安慰自己“没接到疾控电话,应该是阴性”。
6月1日起,“申”活重启,老人急着出门看病、办事和购物,但面对“处处要扫码”的现实情况,不知如何是好。朱先生得知可以办理离线随申码,随即前往天目西路街道帮母亲申领,但工作人员扫身份证时,什么信息都扫不出,办不成!他又到派出所请求帮助,民警也是爱莫能助。
两次申领均失败
记者将贺阿婆的情况向上海大数据中心作了反映。工作人员请记者转告,让朱先生尝试线上申领。朱先生参照相关攻略,在“一网通办”平台(https://zwdt.sh.gov.cn/),一步步根据系统提示操作,在填写被申请人姓名时,遇到了打不出字的尴尬,只能尝试代之以输入拼音yun,但系统提示,“您输入的姓名与身份证不符合,请重新输入”。朱先生怎么试,都无法进行到下一步。线上申领离线码失败。
记者将这一情况反馈给上海大数据中心。之后,工作人员回复,他们通过技术手段,将贺阿婆的核酸记录,恢复匹配到她的名字下面。6月11日上午,再次前往街道后,朱先生终于帮母亲申领到了纸质离线随申码。只是,纸上的名字中,第二个字依旧显示异常,是一个方框。这样的离线码能正常使用吗?记者扫描贺阿婆的离线码,结果显示“14天内未有核酸检测结果”。看来,她的离线码还是有问题。
重新匹配已解决
对此,上海大数据中心继续跟进,于昨天第三次回复记者:目前,贺阿婆的离线随申码问题已经解决。生僻字(左音右员)采用了拼音代替生僻字的方式处理,后台系统已统一,核酸检测记录也进行了匹配。“请贺阿婆后续做核酸时,尽量使用离线码,可以确保核酸结果显示准确。我们也会联系用户提醒。”
昨天,记者再次扫描贺阿婆的离线码,验证结果已变为“3天内核酸检测结果阴性”。阿婆的离线码终于可以正常使用了。
上海大数据中心表示,市民因生僻字遇到核酸相关问题,可致电12345市民服务热线,由保障人员尽快逐一处理。
本报记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