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韩德
乘高铁到扬州,徐徐浏览。使我心潮难平的,有我正坐在其中慢慢品茗听曲的这家茶馆——冬荣茶苑。
从个园南门出来,走上东关街市,已是暮色苍茫,满街大红灯笼璀璨。老街东端是南宋古城门,称东关。出东关,乃大运河;有码头,现在叫“东关古渡”。扬州人说过河才算进城,“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当年隋炀帝就是在古渡登岸进城的。
朝城关方向逛过去,忽而两行LED灯广告语闯进眼中——“讲述晚清民国风流人物,品鉴四海八方茶色茗香”。匾额大书:“冬荣茶苑”。这茶苑雄踞街旁,气势不凡,显见是由从前有地位人家的府第改成。豪门深宅,门楼严整。清水砖瓦,建筑厚重。厅堂轩敞,槅扇透香。雕刻精美,宫灯煌煌。砖瓦如玉石,栋宇自齐梁。
门槛高高,抬腿进去。只见大厅里最瞩目的所在射灯聚焦,光圈里陈放了一顶古旧轿子,从前时迎娶新娘的喜轿。当年这轿儿一定是错金镂彩,夺人眼球。凑到轿前,细看解说词,一刹那,一个大故事震动了我。为了稍稍消化这个大故事,我需要冷静地坐一会儿。于是买票,进入宽大闲敞人少灯暗的书场。再叫上一壶茶。仰头,深呼吸,看楠木屋梁,发呆。
我撞上了历史,一段意想不到的历史。这段历史把扬州的盐商、花园、故宅、人物再一次地与著名文化人结缘到一起。盐商,文化缘,密切至婚姻、家庭。一直以为南朝旷达,两晋任诞,唐宋出诗人,明代多名士,其后区区。想不到清乾嘉年间,扬州竟能出现这样一个异常有钱(巨富)、挥金如土,又可爱地热心文化的群体:盐商。对它之企慕风雅,在下莞尔偏爱,并感动于这个群体对文化的尊敬。
此顶古花轿,是彼时冬荣园——豪门大宅,根本不是茶馆——陆家二姑娘陆英出嫁时所乘(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名字),陆英的父亲叫陆静溪。
陆静溪是徽州人士,供职于晚清两淮盐运司。他的宅第冬荣园,买自远房亲戚合肥张家。陆静溪的夫人乃李鸿章四弟李蕴章之女,生下女儿陆英(1885—1921)。合肥张家乃官宦人家,陆英长大后就嫁给了上门求婚的张家儿子张武龄。大盐商陆家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置办嫁妆,再从扬州雇船装载嫁妆运往合肥,以致张家所在的巷子直到十里长亭都摆满了嫁妆,合肥全城轰动。嫁妆中连扫帚簸箕也都成套,挂着银链条。
使我震动并肃然起敬的是,被誉为“民国最后的闺秀”的张家四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她们的母亲,就是陆英。冬荣园,是四姐妹的外婆家。陆英从小在冬荣园长大,她有四个乘龙快婿,都是名震四海的文化人,他们分别是顾传玠,周有光,沈从文,傅汉斯。
闲坐幽暗的书场,茗烟袅袅。慢慢安静,慢慢沉下心。弦索声声清亮宜人,听不太懂的扬州方言绕梁悦耳,我慢慢思索着大半天里从个园到茶馆之所见。
好感慨,我现在悠闲地坐着,于灯下品茗听曲的这所深宅大院,竟是大文人沈从文的丈母娘家……湘西山水里跋涉而出的书生,会和扬州古运河边上的盐商宅第结起缘分,只能说,人生除了故事,还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