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智慧快餐 真正的朋友 美食微信自娱自乐 鸭头丸 临池碎片 冬荣茶苑 我想看看你的脸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2-06-19

美食微信自娱自乐

苑丛梅自从有了手机,就迷上微信。

在研究琢磨烹饪技术之余,还爱写些美食文章,然而,还觉不够尽兴。尝试将自己做的菜品发到朋友圈里,得到朋友们的点赞点评,觉得十分有趣。

微信朋友圈最大的优势是图文结合,有点像时尚杂志风格。青少年时期,翻阅了大量彩印杂志,区区微信图片不在话下。因此,我的朋友圈“美食”传达的是“生活美学”。

美食题材,可以是餐馆里一道招牌菜,也可以是一碗清淡上口的鸡汤面,更多的是我自己亲手烹制的家常菜。

菜品图片大有讲究。首先盛菜器皿要讲究。为此网购了许多造型别致的盘子和碗,有异型白瓷盘子,有日本美浓烧骨瓷碗,有仿古青瓷碟,耗费了不少银两。其次,桌布雅致,衬着盛菜器皿和谐亮眼。最重要的是,要将菜品照片与有格调的图片相搭,营造出意境,体现出做菜人的美学情调。

如一条“花生米凉拌豆腐干”的内容,除一段必要的文字说明外,我共发了8张图,中间的6张图是具体制作菜品的过程,从装花生壳的盘子,到盛花生米的瓷碗,从菜板上的豆腐干,到豆腐丁、葱粒,再到凉拌盛在瓷盘里成品,每张画面都有讲究。而头尾两张配上茶馆茶客喝茶、下棋的风俗照,瞬间将人引入成都人乐陶陶的休闲文化氛围,令我那些五湖四海的同学眼红。

还有一条做包子的,我只发了四张图。文字用“潇潇山雨不断,袅袅厨房炊烟”开头,即将人拉进山清水秀的山居生活。第一张图配以夏雨中的芭蕉树,中间两张包子特写,末尾一张古镇水车竹林的图片,令人置身深山木屋做美食的佳境。原本满身是汗、困在斗室做包子的现实,一升华,就变成了诗的意境,赏心悦目,点赞者尤多。

疫情暴发那年冬天,我们困在北海,宅家抗疫。哥哥每日冒着风险,亲自去菜市买菜,回来做饭。因哥哥厨艺高超,北海海鲜丰富,我们非常享受在北海的一日三餐。在品尝享受美食之余,我拍下当时的每一道菜品,配上各类花卉风景照,每日发两条朋友圈。一来感谢哥哥的操劳,二来和朋友们分享北海物产,三来为这段难忘的生活留个活色生香的纪念。效果非常好,不仅得到哥哥的首肯,而且朋友们大力鼓励,也让这段日子在记忆里熠熠生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