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日本指望“大炮反导” 外国顾问回忆中南海军“草创岁月”
第16版:军界瞭望 2022-06-20

外国顾问回忆中南海军“草创岁月”

油画《万山海战》反映了人民海军的首战

珠江口巡逻归来

水兵进行操桨训练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伸出了援手,为人民军队提供技术装备,还派遣顾问协助正规化建设。东欧国家一位退役海军军官米哈伊(笔名)曾在《时代档案》上撰文,讲述自己为中南军区海军(即南海舰队)工作的经历。

全都白手起家

当时,遭帝国主义封锁的新中国主要利用毗邻港澳的广东发展外贸,进口急需物资,但得到美国支持的台湾国民党军掌握制海权,时不时深入珠江口,袭击商船,抢劫城镇。尽管解放军1949年底就成立了广东军区江防部队(不久称中南军区海军),靠着5艘小炮艇打赢第一场海战,将国民党军逐出珠江口,但“大门虚掩”的局面没多大改观。一位解放军名将参观一艘缴获的国民党军舰时曾感慨:“一艘军舰就跟一座工厂一样。”

海军是“贵族军种”,需要国力和技术做支撑,为了尽快建立起码的近岸防御能力,新中国向友好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优先支援中南海军建设的请求。

米哈伊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于1951年来到广州。和他一起去广州的海军顾问总共6名,分别来自舰艇、岸防炮兵、领航等部门。他们从北京出发前,中国公安部门特意安排了一堂政治形势课,出示缴获自国民党特务的文件,这是蒋介石签发的密令,上面白纸黑字地标明刺杀一个援华顾问奖励多少钱!

对外国顾问来说,特务暗算倒不怕,最难受的是眼前的中南海军恐怕用“河军”形容更恰当,他们没有一艘能出海的军舰,也没有足够的正规水兵。

米哈伊印象非常深,来广州码头迎接他们的中南海军司令员是久经考验的陆军将领,谈及从北纬40度(东北)打到北纬20度(广东)的胜仗可谓如数家珍,但涉及海战战术以及海军建设设想,对方诚恳地表示要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但他相信,“建设强大海军,是第二场解放战争,有共产党的领导,也一定能够胜利”。东道主坚定的信念,鼓舞了大家的斗志。米哈伊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翻译,而且必须是既懂外语又懂航海的翻译,否则各种海军专业术语就无从领会。

中南海军竭尽全力,勉强从原国民党广州海校里找到一个航海见习生,他很年轻,也有知识文化,但他向米哈伊两手一摊,“我从小到大没见过海军是啥样,可命令下来了,我必须服从”。米哈伊拍拍他的肩膀,说:“那么,就把今天当成你的‘海军事业’起点吧。”

搞出“陈船厉炮”

米哈伊的策略很清楚,先与翻译把外军最基本的作战条令和专业名词尽快“汉化”,给中国军官开速成班,培养种子教员,然后才大规模培训基层官兵。不仅如此,他遍访广州修造船企业,了解当地工业配套水平,为中南海军设计中短期发展方案。

20世纪50年代,除开抗美援朝时期,新中国年军费开支维持在50亿元人民币,美国同期的军费开支已500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给海军),由于陆空军和国防尖端技术发展需要,海军年度装备费不过1亿多元,特别是美国第7舰队隔断台湾海峡,让远在广东的中南海军更难获得增援。

米哈伊与中国同事因地制宜,主要利用从铁路运来的柴油机、火炮、水雷、鱼雷等散件,就地组装出可距海岸数十海里活动的鱼雷艇和炮艇,剩下的便是利用残留的旧船(有的甚至打捞沉船)组装出扫布雷舰以及护卫舰。所幸,广州离英国统治的香港不远,尽管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但内地仍能从香港商人手里交易到修复军舰所需的设备,米哈伊记得,有些零部件是用帆船从香港运来的。

他回忆,中南海军的旗舰居然是1945年日本投降时废弃于广州的870吨级海防舰,但安装了大口径陆军火炮和警戒雷达,中国人把这套办法称之为“陈船厉炮”。后来得知,这艘“重生”的老舰直到1979年才退役。

尽管力量尚弱小,但年轻的中南海军依然敢于出海巡逻。米哈伊曾随快艇出珠江口,从香港开出的英国军舰不时抵近监视,稍离虎门炮台远一点,出没外洋的美国飞机和军舰也过来“凑热闹”,动作非常挑衅。几十年后,这些场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保卫革命果实

米哈伊所接触的人民海军战士,大多来自翻身农民。闲暇之余,他们很乐于与外国顾问分享家乡土改的成果。有个从陆军转来的水手长说,虽然国民党反动派被赶出大陆,但每天都派飞机袭扰,“土改旨在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可国民党飞机却散发传单恐吓老百姓。像我们老家,敌机撒传单警告贫农不许分地主的地,地主也对农民说,土地名义上算是你的,但今后还得算我的”。就为了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他和好些小伙子参了军,决心用枪杆子保卫革命果实。

事实上,获得政治解放的中国人民不相信帝国主义封锁和反动派恐吓能逆转历史。就像在中南海军里,年轻战士用百倍热情学习先进技术,对任何细节都细究到底。米哈伊深有感触地说,新中国不仅注重教育农民,也非常关注对部队战士的培养教育,一位海军领导在为米哈伊等外国专家送行时表示:“我们不应该把希望光寄托在贵国顾问身上,而是要向你们学习,学会你们身上所有新的先进的东西,以便今后能够独立自主地做所有的事情。”直到多年后,他都觉得这番话非常正确,正是这种信念,推动着中国如今变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让所有中国人都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自豪。 常立军 李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