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上海弄堂 “畸人” 浓荫在,爱也长 喝鲜啤 晚风中的父亲 他从南征北战中走来
第11版:夜光杯 2022-07-02

“畸人”

范若恩

记得还是2004年,当时还是小潘的老潘想借给我一本书《魏晋畸人》,他很恳切地说,感觉我像里面的人。我以学外文的人的浅薄,心中气愤,当场将书还给他,以为他在讽刺我。后来才知道什么叫“畸人”。

最近,偶尔碰见“畸人”。

一天,刚进一网约车,司机就问,您去学校,您读过俄罗斯文学吗?我哈哈一笑,知道又坐进W司机的车。那还是一月的一天,我坐车时,司机一听是去学校,便一个劲地问外国文学,讲起他当年虽然读工科,但遍读欧美文学。讲得高兴,还背诵几句。很奇怪,叫车时只要想起那一幕,接单的司机就为W司机。戴着口罩,每次我不一定能第一时间认出他,他却总有暗号:您读过俄罗斯文学吗?

办公室备课,正为怎么讲现代小说名著《黛西·米勒》发愁,古典研究专家N老师悄然进房饮茶闲聊。我心中一喜,赶紧问他,你怎么看?他直接说:没读过。大家哈哈一笑,就改谈莎士比亚、约翰逊、鲁迅和梁实秋。海阔天空之间,修空调师傅敲门,他道别而去。

上课时,手捧着《黛西·米勒》跟学生说,这是我小学四年级时阅读的第一部世界文学名著,但直至今天也不知道它在讲什么。亨利·詹姆斯高明在于,他不讲惊心动魄的情节,而是用精致的文字描绘人细致的心理和社会百态,但中间又有一种人的微妙关系甚至残酷隐藏其中。这适合一个人在房间中边喝咖啡边慢慢阅读,或者走去河边,想象当年黛西·米勒去古堡。就这样和大家随意交谈,90分钟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