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智慧快餐 谦卑做人 露台养蝈蝈 绿树荫里过宋桥 夜色的海面耀动晶莹 “排南”与“火夹冬”
第1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2-07-17

绿树荫里过宋桥

赵韩德

仲夏,“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绿树荫深,杨柳垂拂,我去金泽。山东有古雷泽,使人想起水草苍茫的大野与龙蛇出没的云空。而金泽两字则令人眼前一片丰裕富饶。金泽多古桥,心向往之。乘地铁,换公交,劲儿十足。我喜欢桥。木桥亲切,细雨烟柳小木桥;石桥厚重,默默横贯河上,像大地的脊梁。

读过古老的《诗经》。那时,是如何过河的呢?“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或乘车过浅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也有蹚水的,“子惠思我,褰裳涉溱。”甚至干脆“就其浅矣,泳之游之。”而大多则是从“梁”上过的。梁是堰坝,石块堆,那时还不算桥……东想西想的,就到了古镇河边,看有意思的桥。临水石阶边,不时有方方正正的青石标志:“青浦文物保护点下塘街13弄水桥”,“下塘街14号水桥”。长达数十米的条石阶梯是陈家码头,如此宽敞的码头,尽可门泊东吴万里船。河面闪着愉悦的光。

水乡泽国。西北诸曹漾,西有雪落漾,南面太浦河,东临火泽荡,东北是大葑漾小葑漾。火泽荡湖水在镇东北由金溪河折而向南,流贯镇中心,于总管庙处流入镇西大河金泽塘,然后南注太浦河。金溪河上分布着宋桥。

金泽最早建镇于北宋,那可是一个富庶文明的年代。《东京梦华录》简直就是一部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孟元老介绍汴京之桥:“自东水门外七里至西水门外,河上有桥十三。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宛如飞虹。”

汴河虹桥,今天就出现在了金泽,一座通体髹漆成朱红色的美丽桥梁。金泽虹桥又叫普庆桥(虹桥也是《清明上河图》里的一座桥,古代木建桥梁的典范),它的造桥工艺,是采用无支架施工法。全桥没有榫头,不用钉子,全部捆绑式结扎而成。坚实的木料绑扎得如芦苇、毛竹一般和顺。64根拱圆木,5根横梁,绑扎成一体。桥的两旁有木拱,拱梁的两端分别雕刻狮虎头像。坡度平坦,行走舒适,外形别致。金泽这座逼真的仿虹桥,是《中国桥梁史》主编唐寰澄先生从史书中考证汴河虹桥的长度、宽度以及结构,于1999年9月,在桥乡金泽重现北宋桥的风采。有外国电视公司拍摄了建造过程。

离开绝妙的虹桥,沿河向南,金溪河上有座宋代石桥普济桥,原汁原味的宋桥。石拱顶圈镌刻南宋“咸淳三年”字样,风雨剥啄,那是公元1267年。桥堍有折角引桥,巧妙别致。它粗壮憨厚敦实,七八百年来不改大地脊梁的气场。单孔弧形,矮石栏,古纹饰,虽有小缺豁,但是圆润。我抚摸微温的古桥,像轻轻抚摸一位蔼然长者,心怀无限敬意。石块粗糙而温和,那是风雨打磨的啊。毕竟是富裕考究的宋代,石材竟是紫矿石。细雨蒙蒙,或雨后水润,整座桥晶莹如玉会泛出紫光,美得无可形容。桥身那谦恭的宋式弧度,我会联想到太原晋祠里谦恭的宋女彩塑,都是那么温和可亲。桥旁几棵老榉树云冠浓绿,呵护着它。

绿荫古桥我初来,一河碎萍绕舟开。遐思,唐人词“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当是最美的桥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