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洁
古人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存在的本源是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不懈追寻和探索的目标。存在即“度”,目标即“道”。
日月星辰,夏花秋叶,基于空间、时间、能量而存在,这是“度”。而人是基于“维度”而存在。人的“维度”首先是物理存在,但更重要的是对于生命、信仰和思想的“维度”。《资治通鉴》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是诠释人的“才德维度”。人们在追求和探索“度”的过程中悟“道”,即如何将内在的知、情、意、魂、灵糅合,如何平衡头脑与心灵。
听上海开放大学王伯军副校长的课“以科学武装头脑”和“以人文养护心灵”,领悟到的是对医者的能力和素质的“维度”解读。医者,从事的是一切中最高尚的职业。医者自身的“维度”应包括性格、龄感、量感、色感、线感、氛围、受众和行业等。行医,在患者面前的形象,包括性别、头型、五官和体型;给人的气质和性格感受,是活泼奔放还是安静恬淡,让人觉得年轻还是显老,气场强大还是较弱;面对患者群体的个性心理表露、人文关怀以及工作所处的专业等。其岗位使命、胜任能力、工作成果和团队适应的“职业维度”是必修课。
医者在实践中的“维度”各不相同,“道”亦不同。比如治疗被认为是绝症的癌症,“维度”越多,治愈的可能性更大,除了肿瘤外科学、肿瘤内科学、放射肿瘤学、免疫肿瘤学以外,也包括营养学、功能医学、系统医学、整合医学和中医学等。外科不能手术的,内科可以药物治疗;西医治不了的“绝症”,中医或许是能治的。医者不要过于约束自己,要有开阔的胸怀,接纳多学科团队的讨论意见。“百年修得同船渡”,诊治疾病需要多“维度”,这就是一种修“度”之“道”。
科学因存在而信;人文因信而存在。以科学武装头脑,涵盖乾坤;以人文养护心灵,截断流机。“度”世间,万物皆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