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浇头面 老宅门·张园77号 修“度”之“道” 田汉的一首佚诗 老妪出书记 瓜摊记趣 每天,我经过淡水路
第11版:夜光杯 2022-08-27

老妪出书记

高平华

我自幼热爱文学,阴差阳错,当了一名外语教师。耄耋之年,独居清闲,不甘寂寞,开始尝试写作并投稿。几年来,倒也陆续在报端杂志发表了一些小文。某日,我突发奇想:年过八十,来日并不方长,何不将近年来发表及未曾发表的短文,整理成册,结集自费出书;一来权作送给自己83岁的礼物;二来赠送亲朋好友,感谢一路相伴;三来给后代留下一份小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想得兴起,便翻箱倒柜,着手整理。面对凌乱四散的手稿、剪报、照片、复印件,顿觉手足无措。我突然想到,操作智能手机,我是小学生水平,电脑又是“文盲”,对于出书事务,更是一窍不通。印书必须找誊印社洽谈,而我高度近视,腿脚不便,一年多未出小区;轮椅、打的、陪护,对我来说,出门艰难。但此念既生,挥之不去,左思右想,决不言弃,遂向老同学天涯求助。他翻译、创作过好几本书,对于出书的整套流程,轻车熟路。

六十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听说我欲自费出书,对我倍加鼓励,鼎力相助,对书页尺寸、字体、字号,行距、内页和封套纸张、装订方式等均作了详细指导。又建议自己排版,构思封面设计方案,这样可以省下一笔钱。天涯又在高德地图上搜索我家附近的十几家誊印社,从中筛选出一家承接出书业务的小店。侄女热心帮我整理文稿、照片,远在海外留学的外孙女帮我电脑排版。待诸事完成,天涯嘱我,将出书的技术要求全部写在纸上,出示给誊印社业务员,让他们觉得你是内行,免得被他们“捉洋盘”。

数日后,我由邻居陪护,来到太原路上一家誊印小店。业务员小王看过我印书的技术数据,便不再多问,把我手机里的Word文稿输入电脑,同我并排坐在电脑屏幕前审稿。说实话我是第一次面对电脑文稿,外行充内行。小王一页页翻动,我目不转睛,快速浏览,发现问题,即时修改,竟然没有出洋相。小王聪明机灵,根据我的封面创意,在电脑上快速搜索图案,反复调整大小、色彩、位置,直到我满意为止。接着她又取来各色艺术卡纸纸样,供我选择。事毕结账,数码印刷40册书,共计1460元,仅占我预算的一半。小王给我一本样书,让我回家再次校对,约好傍晚再电话联系。归来已是午后,一番狼吞虎咽后,忙不迭认真校对我的处女书。傍晚,小王如约来电,将文稿错误在她的电脑上做了修改。不几日,我的第一部散文集《评弹缘》诞生。书名是我的真迹,浅绿色的封面,竹影婆娑的图案,书里目录、序言、照片、后记,一应俱全,制作精良,喜难自禁。接着,《搬家记事》《梁溪行》及记述我外孙女的《童年》三册回忆录和散文集也相继整理付印。

区区几本拙作,谈不上文学价值,只是百花园里几棵小草,自娱自乐而已。但老人有所追求,便忘却了年龄,有了目标,生活就充实愉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