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情志高雅 中国女网 又一季姹紫嫣红 让优雅女生变得更棒
第9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2-09-02

让优雅女生变得更棒

听教练沈苏讲述市三女中垒球队的故事

挥棒击球的女生很酷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教练沈苏指导队员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市三女中垒球队夏训开启的第一周,毕业多年的郁晓航重返母校拜访恩师,“我的中学时代因为有了垒球而熠熠发光,垒球于我,是真爱。”

在同郁晓航的交流中,球队30年来斗志昂扬的画面,在体育教研组组长、垒球队教练沈苏眼前一幕幕浮现。

师徒三人组

走进这座拥有着130年历史的女子学校,一片垒球场和一块打击笼映入眼帘,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组建校女子垒球社团,垒球项目早已成为市三女中一张亮丽的体育名片,而垒球教练的接力棒,也一代代传了下来。

“1991年大学毕业,我来市三女中任教。当时学校需要垒球教练,而我中学时曾参加过垒球训练。”沈苏回忆道。与垒球的缘分,就是这么妙不可言。一年后,在市三女中建校100周年之际,学校聘请资深教练柳平平担任垒球队主教练,而他,恰是沈苏少年时代的教练,师徒二人重聚校园。

当时,全市高中有13支高水平运动队,市三女中的女子垒球队在全国少年锦标赛中取得了三连冠。2004年,市三女中垒球队被命名为学校办二线运动队。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有的被输送到一线队伍成为高水平运动员,有的进入华东政法大学高水平运动队,而考入复旦、同济等名校的也有不少。

“柳教练退休返聘,继续率领这支队伍,而我也有了徒弟,华立昊教练已经跟我们共事了7年。”指着远处一名男教练的身影,沈苏感慨,“大家始终团结在一起,力争在本届市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从不戴墨镜

“怎么回事?那么没精神!”柳平平扯起了大嗓门。另一边,沈苏又喊道:“跑垒不够积极,重来!”严厉的口吻,如出一辙。沈苏介绍道,在训练中,他们绝不会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教练组必须统一思想,不能让队员在训练中有丝毫懈怠。”而且,球场上沈苏从不戴墨镜,“因为戴了墨镜,就没法和队员眼神交流”。

球队有一次远赴河南比赛,赛前柳教练病倒了,本来这场比赛由他担任场上教练。“别说队员了,即便是我,心里也慌。”沈苏回忆道,毕竟当时的对手,是一所外地体校,对方个个人高马大,一看就是专业的。但最后,市三的姑娘们,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我们都想着要给柳教练争一口气!”

前几年,听说柳教练要退休了,打完最后一场全国比赛,在回程的火车上,队员们都哭了。柳平平对大家说:“回去后跟着沈教练好好训练,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提起这件事,沈苏说道:“其实我也挺难过的,我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在柳教练手下打球,代表上海二队拿到全国冠军。如今,我接手了市三女中垒球队,作为他的徒弟,我也很不舍。”

令队员们高兴的是,柳平平继续留任,这一届市运会,垒球队将继续在三人教练组的率领下,向冠军发起冲击。

不会被练哭

和专业运动队一样,市三女中的垒球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遇上40℃的高温天,依然一天两练。寒假里则一直要练到小年夜。

何以坚持?因为热爱。

2010年市运会,一名队员在比赛中被砸到眼睛黑肿,“我去给她买了根棒冰让她敷眼睛,休息后她戴着瘸脚眼镜继续比赛。”郁晓航笑着说,那一年球队夺得冠军,“在校7年,我只请过半天假。因为那天拉肚子发高烧了,沈教练劝我不要练,最后我还是捂着肚子坐在板凳上,观摩训练。”

“我的队员都不会被练哭。”沈苏说道,“她们都明白,参加训练,再苦再累,也是应该的,受伤也是正常的。”

不过,沈苏也承认,读训肯定是一对矛盾,该如何解决?沈苏介绍,垒球队会定期开自己的家长会,成立自己的家委会。教练和家长各司其职,在学生训练之余,抓好功课。

身材高挑的申爱主在队里格外显眼,作为主力,这是她在垒球队的最后一年。升入高三,意味着需要花更多精力在学习上,但她坚持参加训练。“我喜欢垒球队的氛围,在沈教练的带领下,我们个个干劲十足。”上学期期末考,申爱主名列班级第二,“希望在最后的一年里,能帮助学妹尽快融入球队。”

开学前的最后一周,一名留学归来的校友回校看望沈苏。看着学妹们在阳光下尽情奔跑,她对沈苏说,又想起了自己当年的垒球时光……

本报记者 陶邢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