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7日 星期一
沽西浜现鳄雀鳝 捕捞数日终落网 抵御生物入侵构筑“主动监测”第一关
第5版:上海新闻 2022-09-05
“水中恶霸”掠食无度 生物安全任重道远

抵御生物入侵构筑“主动监测”第一关

鳄雀鳝标本

这几天,来自北美的鳄雀鳝把我国好几个湖泊搅得天翻地覆,民众对生物入侵的关注也极大提升。现在,对于像鳄雀鳝这样的外来物种,我们还只能被动防御,往往得抽干水体才能捕获。那是否有办法提前预警呢?带着疑问,记者走进刚成立的上海海洋大学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

攻防都很强悍

中心主任李晨虹教授介绍,鳄雀鳝又叫大雀鳝,隶属雀鳝目、雀鳝科、骨雀鳝属。这种“水中怪鱼”在北美“老家”已巡游几千万年,是现存7种雀鳝中体形最大的。

鳄雀鳝最显著的特征是长着像鳄鱼一样的前突吻部,上下颚布满细小但锋利的牙齿。“捕猎时,鳄雀鳝会用上下颚牢牢将猎物咬住,慢慢调整,从头开始整个囫囵吞,而不是将猎物撕碎后进食。”李晨虹介绍。

这种“水中恶霸”的防御力也很惊人。买活鱼回家,要先刮鳞,这种鳞片是圆鳞或栉鳞。而鳄雀鳝浑身覆盖着一层菱形青灰色的硬鳞,这在自然界很难被洞穿。在北美,除了少部分鳄鱼会对鳄雀鳝构成威胁外,它在河流中难觅敌手。

“当然,鳄雀鳝的原产地形成生态系统,会有其他鱼类进食鳄雀鳝的卵,它的繁衍是受制衡的。”李晨虹告诉记者,鳄雀鳝虽是淡水鱼类,但它们并不挑盐度,从淡水湖到咸沼泽,从河流上游到入海口,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此外,鳄雀鳝还有一项特殊技能:鱼鳔不仅可以提供浮力,还能像肺一样辅助呼吸空气!这意味着鳄雀鳝不仅能适应其他鱼类难以存活的水体,甚至离水还能存活一段时间。作为肉食性鱼类,鳄雀鳝还不“挑食”,几乎所有水里活物都会吃,包括各种鱼类、甲壳类、两栖类、爬行类,还有飞近水面的鸟类。

攻击力惊人、防御力爆表、适应性超强,在老家就是“一霸”的鳄雀鳝,来到新环境只能用四个字形容——为所欲为。李晨虹表示:“几乎不能靠生物防治的办法来遏制它。”

切勿盲目放生

鳄雀鳝如何从北美跑到中国呢?原因很可能还是随意放生。

目前可考证的资料显示,几种雀鳝进入中国的时间点都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彼时的它因别具一格的长相和凶猛的习性,被当成观赏鱼引进,随后逐渐成为国内观赏鱼市场的常客。可随着体形越来越大,食量也惊人,不少鱼友家中养不起,会将其悄悄“放生”至附近河道或湖泊——家里是轻松了,可“放生地”的生态系统就遭殃了!

“大家听说过号称‘水稻杀手’的福寿螺,也是外来入侵物种。”李晨虹说,初到中国时,福寿螺还只能偏安南方水体,渐渐适应后,就发生变化,在上海、北京都有报道福寿螺的出现——这提醒生物学研究人员,对于外来入侵物种的原产地与入侵地的习性和适应性的研究,都需要及时开展。

“鳄雀鳝的情况也差不多,在北美,它生活的地方温度还是很高的,并不一定能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生存下来,但一旦种群繁衍,适应性不断增强,今后谁也说不准。”李晨虹解释。

记者了解到,自2003年起,我国发布过四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名单中就包含福寿螺、牛蛙、克氏原螯虾、巴西龟、豹纹脂身鲇、红腹锯鲑脂鲤、尼罗罗非鱼、食蚊鱼等外来水生生物。

自2021年4月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生效。其中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的,除没收引进的外来物种,还将处以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擅自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责令限期捕回、找回并罚款。情节严重的,《刑法》还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外,《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也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据了解,我国正在推进外来入侵物种的治理和修复。对普通市民来说,要提高防范生物入侵的思想意识,对自己无法确定是否属于外来生物的物种,切勿盲目放生或随意处置。

监测环境DNA

几天前,上海海洋大学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挂牌成立。“以水生生物为例,它们释放到环境中的DNA,包括黏液、脱落的鳞片、排泄物、繁殖排出体外的DNA等都属于环境DNA。”李晨虹解释。

环境DNA采样方便,不需要分类专业知识,同时获得的数据量大,种类多。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采样也不受禁捕的限制。“即使一个水体里面只有一两条外来生物,在环境DNA浓度很低的情况下,现有技术也能甄别,”李晨虹说,“甚至还可以通过识别DNA片段大小,来判断环境DNA是来自活体生物还是人为排放的废弃组织。”

李晨虹介绍,环境DNA应用前景广阔。除了监测入侵物种外,反过来亦可用于濒危物种的保护。此前,李晨虹团队开发出实时监测娃娃鱼的试剂盒,水体取样过滤后滴在试剂卡上,出现“两条杠”的证明存在娃娃鱼,“一条杠”则无。此外,李晨虹团队还试图利用环境DNA技术开展长江鲥鱼的野外调查——尽管鲥鱼也已经很久没有被发现了。

近年来,水生生物入侵事件频发,除了鳄雀鳝外,海星、白泥蚂、福寿螺等都曾是本地生态系统的“杀手”。“我们希望建立起环境DNA的数据库,完善监测机制,变水生外来生物‘报警’为‘预警’。”李晨虹告诉记者。

同时,工程中心也将和其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外来物种的分子机制研究,以便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或干扰分子的方式,抑制外来生物的生存。 本报记者 郜阳

鳄雀鳝简介

鳄雀鳝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与“食人鲳”齐名,最大体长纪录为3.05米,最大体重纪录为136公斤,生性凶猛,生存能力强。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是鳄雀鳝和斑点雀鳝两种,其中鳄雀鳝在自然水域出现的频率更高,迄今广东、广西、福建、河南、四川、江苏等省份均有鳄雀鳝野外分布记录,早在2012年,就有广西柳州渔民在当地柳江中捕获鳄雀鳝,其中最大一条超过半米,有两三公斤重,对本地物种造成严重威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