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全国100处考古发现代表性文物亮相郑州 沪渝蓉沿江高铁沪合段获批 大胆畅想 成都学校暂缓返校实行在线教育 这风声比闹钟还管用
第7版:中国新闻 2022-09-05

大胆畅想

郜阳

这几天,和科技有关的大事儿不断。中国人在太空“种菜”,高秆水稻长到了30厘米长;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AI带我们冲破想象力的边界;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执行首次出舱活动,我们又听到了熟悉而亲切的“感觉良好”……

多年前,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上映,主人公因意外滞留火星,靠种土豆撑到了地面救援。现实里,在太空种菜没那么方便,植物会患上“航天综合征”,地面上没有的毛病,天上一股脑儿出现。那电影只是在忽悠我们吗?也不对,过去60多年里,科学家对在太空“种菜”开展了大量研究,20多种植物做客各类飞行器,在天上养活植物,让它们萌芽、生长、开花和产生种子,都已一一实现。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种菜情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早在神舟十一号任务时,航天员便将一个微型LED植物工厂带到了太空,在实验室里尝试种植水稻和拟南芥。就像过去宇航员进食只能采用流食,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他们甚至能在“太空厨房”加工食物一样,当人类有朝一日建立起设备完善的太空基地时,为什么不能在太空呈现一片“南泥湾好风光”呢?而对人工智能的想象,或许可以追溯到1770年的“土耳其机器人”——一种用枫木雕刻出来的类似人的、用于下棋的机械装置;20世纪20年代,舞台剧中出现了最早的智能机器科幻概念“罗素姆万能机器人”;193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未来之家”中的Alpha机器人……可以看到,曾经的不可理喻、荒谬绝伦在今天却发展成了习以为常。

很多很多年前,我们把计算机就称作智能,认为这可能就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为基准,或许5年后,智能语音助手在人们眼中就已不再是高科技。人类已习惯把梦想照进现实,技术的日新月异让一个个大胆的畅想变得理性。

科技的边界在哪,没人知道,但肯定不止于太空种菜、元宇宙和短暂出舱。何不对科技的畅想更大胆些,别怕嘲讽,梦也许会成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