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80后金融男”到崇明当农民 医改让岛外就医率降至5%以下
第2版:要闻 2022-09-11

“80后金融男”到崇明当农民

——万禾农业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黄震的故事

“我看到一些农民辛辛苦苦忙几个月,最后宁可把菜烂在地里,也不愿去收获,因为菜价实在太低了,唯有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够帮他们赚到钱。”万禾农业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黄震(见右图)说,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正是他投身农业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39岁的黄震,从小在上海市区长大,10多年前,他毅然放弃高薪工作,来到崇明创立了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熟悉市场的“新农民”。

都市青年转行种地

1983年出生的黄震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专业,第一份工作是在金融业,众人羡慕前途大好,因此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他怎么就突然转行跑到崇明去种地了?但黄震觉得,自己的选择绝非一时冲动,是深思熟虑的选择。

“在从事投资的过程中,我发现农业正是一个被大大低估的‘价值洼地’,中国是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大家都觉得种地不赚钱,是因为传统农业的附加值太低,而发展现代农业正是大势所趋与机遇所在。”黄震说,之所以来到崇明,是因为看中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定位与环境优势,以及崇明农产品的品质与口碑。因此2008年黄震和父母在崇明区中兴镇承包了300亩土地开始种植具有高附加值的有机蔬菜。

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在崇明种菜,与黄震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农民。曾经农场里一位本地农民阿姨向他请了一天假,因为家里的花菜熟了要去收,结果第二天回来整个人都不好了,腰也受了伤。一问才知道,她一共收了1000斤花菜,才卖了90元钱,平均9分钱一斤,剩下的宁愿在地里烂了也不想再收,而她在农场上一天班,收入是150到180元,忙碌几个月不及打工一天的报酬,让黄震非常感慨,他决心用现代农业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以花菜为例,在市农科院的支持下,农场开发了名为“东方之子”的有机紫花菜,每斤市场价在15元左右,极大提高了附加值。

新农业也需要新农民的支持才能实现。从前只会传统种植的农民们,在掌握新技术后,也成为了现代农业的得力帮手。在万禾农场的培育大棚,阿姨们使用机械化自动育苗,进盘、下料、压穴、覆土等一套流程后,便将一车秧盘摆上育苗床培育。以前靠人工,一小时只能完成50个秧盘的播种;现在机械化,同样时间轻松搞定1000个秧盘、7万棵有机菜的播种。66亩大棚,只需两三个劳动力。

黄震告诉记者,万禾作为高标准蔬菜育苗、生产、加工基地,可解决周边215人就业问题,同时在生产季时,可吸纳季节性劳动力40人,带动周边农户600人。

现代农业前景无限

如今,黄震的“农业工厂”已经颇具规模。农产品的生产、采集、销售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会员客户只要扫描对应二维码,便能获取相应产品的详细信息。坚持高品质,带来了高口碑,“万禾”先后获得中国有机蔬菜认证,欧盟、日本、美国等的权威有机蔬菜认证。

现代农业不仅仅局限于种植业。2015年,占地300亩的万禾崇明白山羊扩繁场落户中兴镇。万禾正在自主研发“羊脸”识别智慧养殖系统,用摄像头自动辨识实现高效管理,让这一崇明本土著名羊种的大规模养殖又添利器。

在销售环节,黄震通过线上农场积极拓宽销路,优化客户体验,并积极与盒马、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将最优质的农产品送上市民餐桌。同时,黄震也通过在市区开设“都市农场”实体店,让好蔬菜卖出一个好价格。

目前,黄震正在打造上海最大的碳中和农场,9月万禾牌首家上海地产零碳负碳蔬菜即将上市。希望通过低碳养殖、负碳种植、新能源赋能,将万禾有机农场打造成一个2000多亩的碳中和示范农场。

“我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在党的领导下干好农业,第一使命是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黄震说,乡村振兴前景无限,让他乐在其中,今后将继续当好“新农民”,吸引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其中,在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闯出一片天地。 本报记者 李一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