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国庆期间不举办黄浦江光影秀 上海市病毒研究院揭牌 扎实做好第五届进博会服务保障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百集融媒体产品(21) “心中的红旗”特展启幕 打造标杆性项目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2版:要闻 2022-09-27
《红旗颂》创作仅用7天,雕琢了54年

“心中的红旗”特展启幕

展览呈现各个时期的《红旗颂》乐谱及音像制品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今天,“心中的红旗”《红旗颂》特展在徐家汇公园内的百代小楼揭幕,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创作过程分享,将《红旗颂》诞生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

《红旗颂》是由中国杰出交响乐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管弦乐作品,用音乐语言深情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情景,节奏激昂,旋律雄壮,在几代人耳畔回响,成为新中国乐坛当之无愧的经典作品。

1965年2月,35岁的青年作曲家吕其明接到任务,为即将举行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赶写一部定名为《红旗颂》的管弦乐作品。经过一番酝酿与构思,吕其明选择了以开国大典为创作背景,并选择国歌首句的旋律作为《红旗颂》主导动机的核心。这个主导动机贯穿全曲,表达了人民看到红旗的激动之情。

吕其明创作这首乐曲仅用了7天时间,之后对其进行了多次修改,一个和声、几个音符地慢慢雕琢,到2019年最终定稿时,全曲相较于初演的版本有近40处修改。“《红旗颂》被人们无数次地演奏,这些认可和赞许,支持着我在长达54年的日子里反复修改和打磨。”吕其明说。

特展现场集合了几乎每一次修改后的新版本,参观者不仅可以感受到作曲家的严谨创作,同时见证了“曲中的红旗”成为人们“心中的红旗”的艺术历程。此外,观众还可以选用不同种类的“乐器”,合奏一曲“红旗颂”。本报记者 杨玉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