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符号灯谜”趣谈 天虽大,不润无根草 手机极简摄影 往事历历忆向阳 淮国旧,值得张望的舷窗
第15版:夜光杯 2022-10-11

淮国旧,值得张望的舷窗

沈嘉禄

整整三十年后,淮国旧梦幻般地回归淮海中路!久别重逢的欣喜让不少上海人陶醉,老店新开张那天,店门口居然排起了长队。大家去买什么?那里有无所不能的时光机!

朋友发来的数张现场照片勾起了我的回忆。在我读初中的那个年代,灰蒙蒙的天空下涌动着无序的人潮,疲惫、兴奋、焦灼、茫然……读书也就装装样子,下了课就在外面瞎逛,肆无忌惮地挥霍时间。某天心血来潮,我从同学那里借了一把吉他来玩,当我抱着吉他走进弄堂时,邻居老太太说:“噢哟,迭只琵琶真大啊!”

几天后,吉他断了一根弦,我跑了几家乐器商店都配不到。有人建议我去淮国旧看看,我跑到那里,在乐器柜台前抖抖豁豁地开了口,老师傅指指头上悬挂着的大字报:“侬先看看上头写点啥。”抬头一看,吓了一大跳,大字报的标题是《彻底砸烂资产阶级乐器吉他》,还用红笔划了重点:吉他自它出生那天起,就是为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服务的,产生靡靡之音,必须彻底砸烂。

我头皮一阵发麻,赶快逃了出去。

但也不是所有西洋乐器都要被砸烂,比如小提琴,因为加入了弦乐五重奏《海港》而实现了“洋为中用”,于是,整个上海滩很快掀起了学小提琴的狂潮,据说当时学小提琴的青少年达到20万之众。那么我就学小提琴吧。

当时小提琴很难买,市百一店偶尔会放出一批,闻讯而动的顾客早早地排起了长队。我同学历经千辛万苦买来一把,44元,超过普通工人的一个月工资,音质却不敢恭维。为了适应这学小提琴的“大好形势”,淮国旧就将里边的乐器柜台搬到门口来,门板上像挂火腿一样挂了好几把小提琴,琴背有楸木或枫木自然形成的“虎皮纹”,琴头和琴轴雕刻得相当精致。默默地来了一个中年男人,跟营业员交谈几句,老师傅就摘下一把小提琴,那个男人将琴夹在下巴上,操起弓子在弦上一滑,仿佛女人的尖叫,一下子撕裂了我的心。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听一段《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或者《新疆之春》。围观群众里三层外三层,一绺湿漉漉的头发耷拉在拉琴人的额头上,慢慢地,我被挤到了边上,伤感地退出。我的小提琴是从亲戚那里借来的,虽然是旧的,琴面边缘却一丝不苟地嵌了一圈乌木镶线,不是粗制滥造的“画线琴”。我学琴也算刻苦,只是琴弦时常要断,淮国旧的乐器柜台有便宜的琴弦出售,所以我跑得比较勤。卖琴的老师傅是个石骨铁硬的老克勒,抽板烟斗,吹起小提琴来头头是道,从他口中我知道了瓜奈里、阿玛蒂、斯特拉迪瓦里三大制琴家族和他们的传奇。淮国旧高悬待沽的小提琴里会不会混进一两把意大利古琴呢,一切皆有可能。

中学毕业时,真有两个一起练琴的同学被部队招去当了文艺兵。我留在上海,在一家饮食店当学徒,纤纤十指很快就变成了一把胡萝卜,拉《金色的炉台》把不准半音阶,我急得哭出来。

但淮国旧还是经常会去,我有四个哥哥在外地,他们来信请家里邮寄一些生活必需品,我就跟老爸到那里采办,军用毛毯、棉手套、解放跑鞋、搪瓷脸盆、铝饭盒、煤油炉、闹钟等,上海的知青家长对淮国旧的感恩,主要就因为这个。

钟表专柜的组合就像一座“围城”,在上海牌手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英纳格、浪琴、汉密尔顿等进口旧表就成了人们的第二选项。营业员会挑几只手表放在木盘上送到顾客面前,看看,听听,共同品鉴一番。上海滩的老克勒是不缺的,不管生活如何变化,对好东西仍保持着很高的鉴赏力。

运动衫裤、棉大衣、高筒套鞋、橡胶雨衣、自行车及配件等都很受欢迎,还有一个隐藏的亮点被我与同学们“发现”:服装柜台一侧挂着四五根钢管,每根钢管上吊了一排裘皮大衣,在总量上大概有一百多件吧。裘皮大衣是我生活经验之外的高贵之物,此时却被打上了腐朽的烙印,它们像死尸一般冰冰冷地悬挂在天花板上。红狐围脖的一对眼睛,明知是玻璃珠子做的,但仍然炯炯有神,一直瞪着芸芸众生。有时候来了一个人,羊毛围巾遮住了半张脸,他轻声轻气地与营业员耳语几句,老师傅就从柜台后面走出来,在柱子上解开绳索,将其中的一根钢管放下来,很快,几颗人头凑过去看个仔细,伸手抚摸,相互交换一下眼神,然后绳索再次收紧,灰狐、灰鼠、银貂们又升上去了。

过了小几年,它们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据店里的老法师说,都弄到广交会去出口创汇了,这或许是一只红狐狸的最好归宿。

1988年前后,谢晋拍白先勇的《最后的贵族》,里面有四个大家闺秀,有一场戏是她们披着裘皮大衣从室内走出来,但你叫上影厂到哪里去弄这四件裘皮大衣啊?谢导只得在报上刊登广告,向市民租借。后来我在电影里看到了这个细节:四位贵族小姐鱼贯而出,前三位是裘皮大衣,最后一位披的是坎肩——偌大的上海滩啊,四件老货裘皮大衣都凑不齐啦?

那个年代,淮国旧通过对二手货的整理与利用,帮助市民解决了生活难题,又像开了一个口子——恰似圆形的舷窗,许多青年人正是从眺望与窥视中大致想象另一种生活的模样。这,也是海派文化的机巧与通达之处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