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7日 星期五
“三位一体”,积蓄动力激发潜能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第7版:党的二十大专题报道 2022-10-20
讨论二十大报告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十大报告在上海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上海代表团代表踊跃发言,讨论二十大报告 本报记者 陈正宝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的成就和部署的论述,使我们教育工作者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温暖,也特别感受到肩挑重任。”93岁高龄的“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在电视机前端坐两个小时,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她感叹,中国式现代化无现成模板可搬用、套用,须有创新精神,深化改革,不断实践,总结提升。和于漪老师一样,沪上教育界人士纷纷表示,在学习二十大报告后,更真切地感受到身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培养创新人才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 我们要把建设“第一个复旦”、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奋斗融入新征程的时代洪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高质量发展、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厚植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依靠顽强斗争打开发展新天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务必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完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务必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形成以拔尖人才为战略支点的雁阵格局;务必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布局和人民生命健康,大力推进学科交叉,全面构建高水平科研平台,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 在新的历史起点,同济大学党委将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胸怀“国之大者”,积极主动抓住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 二十大开幕日恰逢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1周年的校庆日。对全体师生而言,这是双重喜悦,更是双重激励。推动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华东师大能做出怎样的独特贡献,是摆在全体师生面前的重要课题。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轩福贞华东理工大学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要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新生态,以有组织科研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打造化学化工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促进教育公平

徐汇区教育党工委书记姚黎红 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新的奋斗图谱中校准高质量发展坐标,聚焦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聚焦徐汇百姓民生需求,更加坚定自信自强团结带领全体徐汇教育人,一起来想、一起来干。让老百姓切身感受身边“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切实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以新的百年奋斗奋力创造新的发展奇迹。

宝山区教育党工委副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张治 宝山教育将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构建数字化全面赋能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发展的新格局,应用多种智能技术和场景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协助教师精准教学,辅助教育管理者决策,建设成为具有数字化特色特点的“教育强区”。

普陀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唐晓燕 普陀教育坚持以“适合教育”为主线,当好教育发展改革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始终践行为民宗旨,用实际行动诠释“守正、普适、大气、卓越”新时代普陀教育精神,以“靠谱”作风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普陀教育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迈进的新征程中落地生根。

嘉定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区教育局局长祝郁 嘉定教育将以“超常规”的力度+“冲刺跑”的速度+“心贴心”的温度,为每一所学校赋能,每一位师生赋能,让我们的教师可亲可敬,我们的学子朝气蓬勃,教化精神赓续传承,着力推动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助力嘉定打造人文教化高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华职业学校招生就业处主任施晓燕 目前,我正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支教。现在,职业教育正处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机遇期和改革攻坚、爬坡过坎关键期,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人的使命。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必然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价值。我深刻感受到职业教育战线工作者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做成长引路人

大同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顾博凯位于黄浦区的中共一大会址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和初心始发地。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党的诞生地教书育人,我感受到重任在肩。我会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握其精髓,将党的伟大革命精神和建设成就转变为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红色故事,做他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帮助他们筑牢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南洋模范中学教师杜嘉陵 作为语文老师,我带着一届又一届学生认真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告诉学生们,左联五烈士就牺牲在龙华烈士陵园的那片土地上,就在曾经的南模中学天钥校区对面。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怀揣理想,筚路蓝缕,摸索开创着新的道路。二十大让我们又一次回顾历史,不忘初心;见证历史,思考未来。

荷花池幼儿园保教主任赵妍 我们青年教师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为自己是一名新时代的幼儿园教师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去年我当选了“黄浦工匠”,我将立足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幼有善育,为国育才”,专注专情地做好一名幼儿园教师,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具有“美心、美行、美德、美智、美体”的新时代儿童,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拥有一颗“中国心”。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本科生党员、支教团成员邵琦 二十大报告中饱含对人民生命健康、乡村振兴发展的关切。我选择继续攻读药学专业博士,跟随导师潜心于免疫药理研究。同时,我还通过选拔加入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为中西部基础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与同学们一起在知国情、做贡献的同时得到更充分的锻炼,用青春告白祖国,用行动践行爱国誓言。本报记者 陆梓华 王蔚 张炯强 易蓉 马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