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为顾客提供小样的现场试用
颇具性价比的商品让前来选购的顾客很少会空手而归
小样生态圈规模达百亿元
化妆品小样店货品齐全
新潮且舒适的店面设计吸引了不少顾客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本报记者 张钰芸
花费不足百元,就能用上大牌?这两年,身材迷你的美妆小样不仅是电商平台的促销“重头戏”,还在年轻人的推动下,实现了从“赠品”到“商品”的华丽转身,形成了一个规模达百亿元的小样生态圈。
美妆小样如何拉拢消费者的心?单价低、容量小、携带方便、试错成本低……年轻人可以掰着手指告诉你,这些“白菜价”的大牌小样有着超高的性价比,更是尝新尝鲜的最佳选择。
但在大牌小样炙手可热的背后,也有着真假难辨的“灰色地带”。是春意盎然的全新赛道,还是昙花一现的“虚火”现象?对“小样经济”的消费信心,除了靠商家的诚信经营,也需要监管部门的主动作为。
规格小价格低 谁在购买小样?
“从来没有逛过这么全的小样区,水乳、精华、面霜、护发、香水全部都有。”工作日的中午,位于上海新天地的HARMAY话梅店里顾客不多,00后女孩黎黎挎着店里的小篮子,放进了一片SKⅡ的面膜和一小罐希思黎面霜。她告诉记者,尽管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一直刷到“话梅”,但自己却是第一次来,有点“老鼠掉进米缸”的感觉,“我在旁边的公司实习,特地利用午休时间来打卡的”。逛了大半个小时,她最终买了四个小样,花费不到200元。
在话梅店里,不乏黎黎这样的年轻消费者。特别是在周末,门口甚至会排起等待入店的队伍。他们大多青春靓丽,也很少会空手而归。无论是逛店时的美照,还是最终的“战利品”,都会发在朋友圈或者小红书上,收获一大波点赞和评论。
“小样的价格很亲民,两三杯奶茶的价格就能体验到国际一线大牌的品质。”正在沪上某高校念大二的颜颜不仅爱逛线下的美妆集合店,也会在电商平台淘货,买过精华、眼霜、唇膏、眼影等各种小样。她说,相比动辄几百上千元的大牌正装,小样的价格基本是几十元,对于经济尚不独立的学生党来说,某种程度上能够实现“美妆自由”。“我一般是和朋友出去玩,或者学校里有重要活动的时候才化妆,如果买正装,一直到过期都用不完,小样的分量就很合适。”
对于上班族来说,小样则是他们购买正装前的“必修课”,以及常备的差旅用品之一。从事金融业的倪小姐皮肤比较敏感,过去在专柜和网上直播间都买到过不适合自己的护肤品。“要么忍痛送人,要么闲置在家,挺浪费的。现在先买小样用用看,效果好再考虑入正装,就比较划算了。”
从“社交货币”“美妆自由”再到“试错成本低”,都是年轻人热衷购买小样的重要原因。《Z世代趋势美妆消费洞察报告》显示,Z世代更重视颜值与潮流,超40%的人每月购买最频繁的是美妆护肤品。而以“白菜价”享受到大牌品质的“小样经济”,恰是因此应运而生,完美契合了年轻人追求新鲜感、注重体验的特点。
货源复杂不明 谁在销售小样?
过去,“非卖品”是贴在小样瓶身的必备标签,但随着其逐渐蜕变为一门独立的生意,无论是线上线下的平台,还是品牌商、渠道商乃至于个人卖家,都纷纷切入其中,要从“小样经济”中分一杯羹。
作为“小样经济”的代表,HARMAY话梅、HAYDON黑洞、Only W rite独写、Beauty Choice等美妆集合店已在申城遍地开花,成为年轻顾客热衷的打卡地,也是商圈、商场的“引流神器”。在这些装潢时尚的线下门店里,1毫升的阿玛尼粉底液、5毫升的雅诗兰黛眼霜、10毫升的“红腰子”、一片片的SKⅡ面膜……被堆放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价格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
尽管“小样经济”的崛起是借助美妆集合店而走向前台,但事实上,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小样的商家更早、更多。记者在电商平台、短视频购物平台搜索“小样”,既能看到各大品牌商旗舰店以“小美盒”“蜜享礼”“体验礼”等名称推出的体验装,也能看到非官方商家渠道售卖的大牌小样,上面还标注着“专柜保真,支持验货”的字眼。前者是品牌商迎合消费需求而主动推出的体验装,后者的来源则更加复杂。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小样大多来自5种渠道:专柜、旗舰店等官方品牌渠道购入正装后获赠小样;品牌专柜或内部人员转卖;相关销售人员、消费者或代购“倒货”供给;正装分装;还有一种就是造假或真假掺和。前两种渠道产出的小样占比很小。
“正品小样唯一来源肯定是品牌商,然后再流入经销商、柜员的手中,还有来自于境外的。”这位人士告诉记者,品牌商对经销商有一定比例的小样配赠,经销商可以把这些小样全部作为赠品回馈给消费者,也能有所截留,作为利润点拿出来售卖,从专柜柜员手里流出来的小样也是一样的道理。此外还有人从境外的类似渠道进货,再进行销售。
不过,几乎所有的品牌商和经销商都否认会私下截留小样。某国际大牌相关人士表示,旗下品牌配赠到渠道的小样仅用来赠送,不会用于售卖。“现在很多美妆集合店销售的小样,并不是我们授权的,具体来源我们也不清楚。”而丝芙兰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丝芙兰主要是通过品牌官方授权的方式获得小样,但丝芙兰的小样不会进行售卖,仅以会员积分兑换或促销活动赠送方式给客户免费试用。
真假掺和难辨 行业隐忧怎解?
在成为美妆行业“网红”的过程中,“小样经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真假掺和、来源不明、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维权难度大等问题逐渐暴露,与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的愿景背道而驰。
2019年,一位美妆博主销售纪梵希散粉6g中样被指造假,随后纪梵希在微博上发布官方声明称,该产品从未生产过6g中样,只有12g和8.5g两种规格,并呼吁消费者通过官方渠道购买商品。尽管品牌方亲自下场澄清,让假小样无处遁形,但由于渠道混杂、真假掺和,至今小样市场仍是迷雾一片。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30毫升的海蓝之谜修护焕肤水售价66元。而在海蓝之谜天猫旗舰店,200毫升的焕肤水售价820元。如果换算成同样的200毫升规格,两者差价达到380元。还有5毫升的海蓝之谜浓缩精华眼霜售价26元一瓶,用上该店“2样39元、3样52元、4样66元”的促销,折算下来最低只要16.5元就能买到,而在该品牌天猫旗舰店,一瓶15毫升的正装眼霜售价为1980元,前者是否是正品可想而知。
再随机点进一家美妆小样专营店,几十种小样几乎都是国际大牌,且销量惊人。例如兰芝唇膜小样已销售5.8万件,兰蔻粉水小样销售2.6万件,其他小样的销售量也都有数千件。
在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平台,这些以小样为主要商品的店铺比比皆是,但轻松销量破万的小样都是正品吗?业内人士认为存在售假的可能。“这两年品牌商对于小样的管理愈发严格,如果店家库存和销量非常多,小样价格又和正装价格的差距很大,那么假货的可能性也很大。”这位人士告诉记者,有些商家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往往会回复“支持专柜验货”的说法,但这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小样很难验货,专柜的工作人员一没有验货的条件和技术,二也不愿意为你验货。商家还可能以不同国家版本略有不同来忽悠你。此外,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小样前没有用过正品,除非使用中出现明显不适,不然也很难发现作假。”
化妆品正装的分装销售,也在“小样经济”中异军突起。你是否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过这样的内容:戴着手套的双手操作起试管、镊子、电子秤、小刷子、消毒纸巾、酒精炉等各种工具,将正装的唇膏、粉饼、高光、粉底液等美妆产品分装到各种小盒子、小瓶子里。但这样看似专业的分装过程,真的没有问题吗?
最关键的就是卫生问题。“瓶子是用酒精擦了,但空气中的细菌没有隔离。倒取的过程肯定不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的,造成二次污染。此外,容易氧化的A醇、维C等功能性成分也会和空气接触,失活变色。”化妆品测试研发工程师吕宁表示,分装小样没有正规的产品包装,普通消费者更难验证它到底是不是正品。
所以,小样的价格虽“香”,但货源和品质还真得打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