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绿艳闲且静  (中国画) 有家银行叫“新民” 荣誉墙的背后 玩味汉口路 所谓幸福
第20版:夜光杯 2022-10-21

荣誉墙的背后

周琦

“你好,我叫樊文颖,工号423,今天由我为你们提供全程陪同服务。”这是樊文颖在每场悼念仪式都会重复的自我介绍,她扎根上海市龙华殡仪馆礼厅服务组已13年了。礼厅服务组是核心班组之一,39人的团队造就了一堵由30多面锦旗组成的荣誉墙。每一面锦旗上寥寥数语,看似简单,饱含着每一位治丧家属的感激之情。

工作中的樊文颖从不带手机,这个现代人的“附加器官”被她视为工作时的禁忌,因为“带着会分心”。今年7月18日,樊文颖在陪同一位王先生确认亲人妆容时,王先生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樊小姐,我们有个事想和你商量商量。情况是这样的,当初我妈妈去世时,大家情绪都很悲伤,一时手足无措,忘记帮妈妈把尿不湿抽出来了,你看,还能帮我们操作下吗?”樊文颖丝毫没有犹豫,一口答应了。虽然可以联系化妆师前来帮忙,但面对焦急的家属,她决定亲自上阵。

此时,王先生的母亲已穿戴整齐,安详地躺在卫生箱中,抽取尿不湿显然有一定难度。樊文颖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穿上防护服,戴上面罩和手套,轻轻地、有条不紊地将尿不湿取出,并找来一条湿毛巾,帮王先生的母亲擦拭干净身体。这一举动深深感动了王先生,他当场就从口袋里掏出了200元现金塞到樊文颖手里,被她婉言拒绝了。王先生紧紧拉着樊文颖的手说:“樊老师,面罩先拿下好哇,我们一家人要看看你,记住你,感谢你!”

都说“名师出高徒”,作为一名刚入职不久的新进员工,冯敏幸运地拜在了樊文颖的门下。“对待家属,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耐心,家属能感觉到的,你冷漠一点他们就遗憾一点,你耐心一点他们就会宽慰一点,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这是樊文颖多年的体会,也是她作为师父对徒弟提出的要求和期望。

凭借师父的口传心授,加上自己的刻苦钻研以及对殡葬工作的热爱,初出茅庐的冯敏很快收获了第一面锦旗。

今年7月23日,冯敏接待了一位孤老周先生,周先生的老伴因突发心梗不幸去世,他与老伴相濡以沫大半个世纪,感情深厚。冒着酷暑高温,周先生早早来到悼念礼厅门口。他无意中发现,在上一场仪式,有人准备了一把梳子帮逝者梳头,这一幕触动了他,回想起老伴一生喜欢干净整洁,总是打扮得宜人得体,不失分寸,梳理头发更是每天的必要流程。想到这,周先生决定也要最后为老伴梳梳头。但事起仓促,毫无准备的他有些无措,一番犹豫之后,他找到了即将为他老伴主持仪式的冯敏。

冯敏马上想到,单位的商品售卖部有木梳出售,联系后,售卖部工作人员送来一把木制的梳子。而当冯敏将木梳递到周先生手上时,周先生却皱起了眉头:“小冯,我老伴喜欢用牛角梳的,家里就有一把,我想能不能还是拿她原来的这把给她?”这可难倒了冯敏,周先生住闵行区,这来回一次就算打车也起码要一小时,距仪式开始只有半个小时了,这可怎么办?

冯敏灵机一动,她来到办公室,拿出手机,打开了“美团”外卖,发现附近有商店售卖牛角梳。她对周先生说:“回去拿肯定时间来不及了,家里那把可以放在骨灰盒里,给您太太带走,您看看这里有没有和家里款式相近的,选择一款,马上就能送到的。”周先生很快找到了一款,冯敏下单,再加了10元加急费,不出20分钟,牛角梳送到了周先生的手上。

在随后的仪式中,冯敏还贴心地递上了椅子,让周先生坐着缓缓地为老伴梳一次头。整个仪式温馨而又体贴,周先生的如愿和释怀,让他对这次仪式十分满意。事后第三天,周先生一早又来到龙华殡仪馆,为冯敏送上了锦旗。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看似平凡的点滴和举手之劳,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造就了这面悬挂着30面锦旗的荣誉墙和它背后的故事。

原来他早已洞察了一切,还每天配合我的表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