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老厂房 新蝶变
第11版:上海新闻 2022-10-24

老厂房 新蝶变

“红窑”变身文艺打卡地 本报记者 刁炳芳 摄

原马利颜料老厂房变身“M+马利”创意园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变身艺术中心的“八万吨筒仓”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得丘礼享谷文化创意园由老厂房改造而成,几何图形的棚顶别具创意 杨建正 摄

尚街Loft创意园由三枪工业老厂房建筑改造而成。现在已成为商业、办公和市民休闲餐饮的潮流聚集地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有数量繁多、分布广泛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作为上海历史的骄傲,如今与后现代的创意文化碰撞,正被赋予新的活力,转型成全新的上海创意文化地标。以文化艺术促进工业遗产蝶变转型重生,不仅有助于保留其原有历史风貌,也为建筑注入新的创想,促使其化身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老厂房、老仓库等工业遗址具备特有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改造和投资成本相对较低,产生了不少成功案例,如由原龙华机场老机库改造而成的余德耀美术馆。现在,这样的案例正越来越多——

徐汇区尚街Loft创意园由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三枪工业老厂房建筑改造而成。现在已成为商业、办公和市民休闲餐饮的潮流聚集地。

而作为上海老工业基地的闵行,莘庄工业区的得丘礼享谷文化创意园如今已成为市民游客文创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在这个园林式园区内,一幢幢由昔日老厂房改造的独立建筑各不相同,掩映在片片绿意和条条曲径之中,连建筑的名字“映月轩”“天籁阁”“得丘厅”等,都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气息。

位于静安寺商圈、地处西康路的原马利颜料厂老厂房精心改造后,已变身为7000平方米“M+马利”创意园。1919年,中国第一瓶广告色颜料在马利工艺社生产。1956年,完成公私合营的马利颜料厂落户西康路850号,更名为上海美术颜料厂,产品保留了马利品牌。如今,经过改造,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潮流餐饮、购物、办公于一身的综合性园区“M+马利”。园区中,马利和幸福集荟品牌联合打造了一个潮流文创空间,集合艺术展览、手工workshop、画材、图书、生活家居、艺术衍生品、服装零售等多种业态,成为魔都新的潮流打卡地。

位于浦东老港的“红窑”曾是一家制砖厂,如今被改造成了沪上一处复古文艺的小众打卡地。窑洞和大烟囱被完整保留,游客坐在拱形的窑洞里喝咖啡、品美食,更是别有一番优雅意境。

而每个第一次见到“八万吨筒仓”的人,都会仰视它们。30个混凝土大筒仓,排列组合成长140米、高48米的庞然大物,静静地屹立在黄浦江畔,扑面而来的工业气息,朴素而厚重。黄浦江东岸的民生码头历史已逾百年,坐落其中的“八万吨筒仓”是曾经号称“亚洲最大容量”的散粮筒仓,在建筑师的操刀改造下,变身当代艺术的“集散地”,成为上海版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昔日繁忙的民生码头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