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人人都在生活 让我羡慕嫉妒爱的创意 银幕课:学习变老 用“上海声音”向陈毅市长致敬 一部具有平民史诗气质的作品
第12/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2-10-30
观电视剧《摇滚狂花》——

人人都在生活

◆桑 克

摇滚圈挺难写的,也挺难拍。12集电视剧《摇滚狂花》的播出有点儿横空出世的意思,好玩的是,它不仅拍出来了,而且还拍出了点儿意思。

开始吸引我的是母女之间剧烈冲突和斗智斗勇的桥段,很有意思,也很好看,虽然冲突有时趋于夸张。母亲彭莱是老牌摇滚乐队狂花乐队的主唱兼吉他手,女儿白天是新晋摇滚乐队白天乐队的主唱兼贝斯手。母女是两代摇滚人,音乐理念肯定不一样,但是电视剧并没有在这里大做文章,而是集中笔力描摹母女关系之中的矛盾与情感。从这一点来看,《摇滚狂花》更像目前家庭伦理剧的摇滚版,且其伦理冲突实质也是现在常见的,母亲远离女儿,女儿几乎独自成长,再比如姥姥丁慧茹与女儿彭莱的相处模式,母亲彭莱与女儿白天的相处模式,简直一脉相承。虽然细节千差万别,但是不少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摇滚人往往近似传说,但是真正的他们也是社会中人,也是生活中人,他们和其他从业者并无本质不同,但是在生活与电视剧里,有摇滚没摇滚太不一样了。《摇滚狂花》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呈现出摇滚人的部分风貌。求“真”是其中重要选项。圈外人很难理解摇滚人,正如摇滚人也很难理解圈外人。《摇滚狂花》并不想调和这些矛盾,它追求的是情感交融。

电视剧的主要贡献是对母亲和摇滚人彭莱的塑造,全靠演员姚晨对角色的深刻理解与有效把握,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尤其神似,这一点颇为难得。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姚晨还是把精神内涵,把对待粉丝的态度,把小心机和硬撑着不让人发现的善良,全通过小表情和小动作表现出来——这样也就可以了。因为电视剧毕竟不是纪录片,真实只能相对呈现。

看到第十集,彭莱失忆让我有些担心。如果是真的失忆未免陷入套路,直到看到最后两集,失忆只是彭莱的小算计,才让我松了口气。除了彭莱,剧中其他人物也都鲜明,比如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姥姥丁慧茹,她和女儿、外孙女拥抱的场面还是有点儿催泪的,比如始终如一的狂花粉精神科大夫,比如白天的小妈,常远饰演的经纪人大崔,也都很有意思。诸多人物之中,倔强而又独立的女儿白天是电视剧着力描摹的对象,正是因为有了她,双女主模式才算成立,岁月这把杀猪刀才能使出它的伎俩,让我们发现青春与摇滚的真正关系。或许去伪存真的摇滚就是保持青春的灵丹妙药。

最后母女和解是靠梦里梦外解决的。大脑之中,两个彭莱对话的场面犹如一幕戏剧。因为大家都知道,真正的生活比摇滚还要复杂,而摇滚正是生活的出口之一,正如剧中彭莱唱的,“放置在大门外的一双舞鞋/真实优雅的人赤脚能踏践出鲜血”,赤脚,赤子之心,这才是摇滚人乃至人的真正追求。这样的生活真带劲!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