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智慧快餐 小路弯弯 藏书记 走过舟山路 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若耶
第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2-11-06

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君天

作为80后,小时候常被父母说,你现在不学烧菜,以后就是买熟菜过日子的命。小时候我不以为然,结果没想到,父母当年的话如今“一语成谶”——随着快递物流的普及,“熟菜”变成了各种“外卖”,而我们真的成了靠外卖过日子的一代。

不过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命运,虽然习惯了朝九晚五,买菜的时候五谷不分,烧菜的时候荤素不搭,可因为一场疫情,我们这种即便在双休日也懒得下厨房的“甩手掌柜”,不得不开始学烧菜了。

理由很简单,世人常说“饮食男女”。“吃”是人的基本需求,“吃美食”是基本需求最直接的要求。如果在家不方便出门,还有什么比自己动手更能“丰衣足食”的呢?

说到学烧菜,现在真的是比以前方便了。以前学一个菜要问父母,或者去饭馆的后厨问大厨。现在不论是多么冷门的菜,在互联网上都有视频。小到葱姜怎么切,大到烤全羊怎么烤全部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互联网上不教的。

但是一来二去,我却对看视频学烧菜,多了一些不同的想法。因为啊,味道不对。根据视频做出来的菜,看似整整齐齐,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我站在油锅前面,每每都会想,这个“菜”真是这么做的?不对劲啊。腌笃鲜,为什么要放排骨?不是应该是蹄髈加咸肉吗?糖醋小排,为什么用番茄酱?不应该自己用酱油加糖加醋调和淀粉出来的吗?麻婆豆腐到底应该用牛肉糜还是猪肉糜?哎呀呀,不想不要紧,一想就没完没了。

所以烧“家常菜”,到底烧的是个什么呢?居家工作的时候,烧过许多菜,荤的,素的,清蒸的,红烧的,煎炸的……有一天,街道给每家发了馄饨馅,我们自己买了馄饨皮。视频里教的包馄饨的方法居然有七种之多……试了其中还算靠谱的三种,最终选定了最有儿时记忆的包法。馄饨包好下锅,煮水烧开捞起。看似简单,却唤醒了我全部的童年记忆。

是的,我们煮饭烧菜,其实靠的不是视频,而是我们儿时的回忆,寻找的是那一份小时候的味道啊。哪怕全天下的红烧肉都是五花肉,你家的红烧肉是没有肥肉的,也没有关系。烧菜本就无所谓对错,重要的是大家吃得高兴吗?大家如果吃得高兴,烧菜的人自然也烧得高兴,就是这么简单。

想通了这个事儿,烧菜对我来说,就变成了一种有趣的记忆探索。这个菜小时候是奶奶烧的,那个菜爸爸从前是那样烧的。这个菜外婆是放酱油的,那个菜妈妈总是炖得特别烂。每一个菜都是一段温馨的回忆,有时又会想起一些早就离去了的亲人。

说了那么多,你可能会问我,现在你最拿手的是什么菜呀?谈不上最拿手,待在家里我最喜欢做的是蛋炒饭。

对,就是传说里中餐的最高难度“蛋炒饭”。

炒饭心得一:炒饭要用隔夜冷饭,最好有点干。

炒饭心得二:鸡蛋液打匀了之后,如果是三人量以上的炒饭,最好一个用炒蛋,两个用蛋液直接下锅。这样不仅蛋液能包住米饭,还能看到一块块的炒蛋。

炒饭心得三:如果家人不忌口,而你家里不缺葱,小葱可以放很多,越多越香。炒饭除了金黄还有碧绿色。嗯,这是我从重庆火锅炒饭偷师来的。

至于,炒饭要不要加酱料,要不要加酱油,则是看个人口味了。

我喜欢小时候的味道,只撒盐不加酱料。我儿子则喜欢外卖的味道,蛋炒饭要加一点酱油。虽然我比较反对,但还是满足了他。毕竟,这以后就会变成他小时候的味道了吧。

民以食为天,人间烟火气是我们每个人灵魂皈依的地方。

家常菜,即是我们记忆里的味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