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请关注“新民艺评”
◆林明杰
刚看到一个小视频,主讲人问:梵高和毕加索,为什么一个穷死,一个富死?他的结论是毕加索会营销,梵高不会。
毕加索善营销毋庸置疑,但梵高真的不会吗?要知道,梵高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海牙的大画廊里卖画,他的销售业绩最好,是被作为艺术经纪人来培养的。
但是,随着梵高对艺术逐渐深入了解,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他对那些热销的画作不以为然,常常向客人坦陈自己的看法。那不是要老板的命嘛!梵高自己也越来越不耐烦这种憋屈的环境,于是放飞自己,辞职了。
再者,梵高真的很穷吗?那得看跟谁比。跟毕加索比,不止是梵高很穷,大多数画家都很穷。但梵高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梵高曾经邀请高更到他在阿尔的乡间画室一起生活创作。高更去了,还呆了62天。即使在当时,高更也不是无名之辈。我想,我如果邀请……别说高更,就是上海滩上随便有点名气的画家,来我的小画室住两天,那都是没办法维持的。
稍微了解一下梵高出生的家庭,就知道这跟穷困潦倒没有太大关系。他爷爷和父亲都是牧师,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在当地也是有地位有声望的。他有三个叔伯是开画廊的。他打工的画廊就是伯伯开的,那还不是一家小画廊,是在欧洲几个大城市有分店的著名画廊。他的弟弟提奥出道时也是继梵高之后去大伯的画廊工作。梵高还有个叔叔是海军司令。梵高所谓最落魄的时候,也就是在阿尔创作时,弟弟提奥每个月给他300法郎。换算成现在人民币大概30000元。
为什么今天我谈这个话题?因为我觉得很多人被误导了。很多人因此认为艺术家就是应该穷,越穷越能出精品。这怎么可能呢?艺术需要自由的灵魂,灵魂如果天天为吃饱穿暖而焦虑,又如何自由呢?梵高之所以能够自由地创作,不操心自己的画太前卫而无人认同,那得感谢他弟弟没让他饿着。
确实有一些画家成名之后,沉迷于金钱带来的物质享受,醉心于炒作和攀缘权贵,艺术水准大滑坡。那只能说明这些画家并不是真的艺术家,并不真爱艺术,至少没有像爱钱那样爱艺术。
了解真实的梵高之后,我反而更加敬佩他。他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坐拥巨大财富的金牌艺术经纪人,在巴黎、伦敦等地拥有自己的画廊,因为家族本来有意把他培养成画廊业的继承人。但是他毅然放弃了。
为什么放弃?因为他获得了更有价值的东西——艺术的真谛。他明白了未来的艺术应该是怎样的。热爱艺术的人发现了艺术的真谛和未来趋势,如同热爱金钱的人发现了金矿,都会奋不顾身地扑进去。
梵高当然明白自己的作品太超前,无法被人理解,但是他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愿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其实梵高最大的困难不是贫穷,而是寂寞。艺术家最大的心魔是寂寞,是不被人理解,甚至连同一个战壕里的艺术战友也不理解。毕加索后来的“丑画”不被与之共同开创立体派艺术的勃洛克认同;梵高在和高更同居了两个月后,最终因不同的艺术观念大吵一场,分道扬镳,导致他精神崩溃。这才是艺术家真正要面对的苦难。
毕加索最大的成功不是他会营销,而是即使在他的收藏家纷纷离他而去时,他依然坚持改变风格。毕加索在拥有巨大名望和财富后,艺术创作更加自由和富有想象力,他不断推翻自己过去的成功模式,进入新的艺术探索之境。这才是毕加索了不起的地方,也是那些只会炒作的所谓“艺术家”学都学不了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