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半江春半江秋(中国画) 四代人的晚报不了情 世界就在他们脚下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嫉“错”如仇
第13版:夜光杯 2022-11-28

世界就在他们脚下

刘蔚

编者按:四年一届的世界杯不仅是球迷的狂欢,更是人人可以参与的人生记忆。今起刊登一组《我的世界杯记忆》。

球迷们的节日又到了。我与世界杯结缘,还得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第十二届世界杯亚太区预选赛,当时中国队一路过关斩将,杀入最后的四强赛。由容志行、迟尚斌、古广明、左树声等名将组成的国家队,以细腻精湛的技术、水银泻地般的进攻配合,大胜科威特队,两败沙特队,这些比赛打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若不是沙特放水新西兰,中国队早在1982年就跨入世界杯大门了。尽管如此,球迷们依然公认,他们是迄今为止技术最棒、水准最高的一届国家队。

容志行们可以说为我们这代人进行了足球与世界杯的启蒙。有意思的是,之后我还与世界杯有过一次“亲密接触”,我写的第一本书的主题就是世界杯。

大约是1984年末,少儿出版社的资深体育编辑季一德老师为迎接1986年的世界杯,策划了一个相关的选题《世界就在他们脚下》。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是有关世界杯的简史,后半部分则是历届世界杯杰出球星的故事。那时我入职不久,在总编办工作,季老师也许看我闲得有些无聊,便将这一选题的后半部分交给我来写。说实话,虽然当时我对世界杯已产生了兴趣,但所知甚少。也许是年少气盛,加上无知者无畏,我竟然答应了季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收集和阅读,我便鸭子被赶上架——着手开始写作了。

当时的写作条件远不能跟今天相比,遇到的一个大难题就是影像资料太少,对那些要写的球星缺乏直观的感受。中国是从1982年开始电视转播世界杯的,而书中列出的球星大部分成名于1982年之前,我只能凭借手头的资料,在熟读的基础上加以消化与合理的想象,然后变成自己的语言。比如荷兰巨星克鲁伊夫,他率领的荷兰足球队在1974年的世界杯掀起了全攻全守的风暴,堪称现代足球史上的一次革命。资料中描述他在与波兰队的一场比赛中,边锋伦森布林克高速下底传中,克鲁伊夫狂冲到离球门四五米处,用一个不可思议的鱼跃滑行动作,飞身将球打进球门,全场顿时欢声雷动,经久不息。媒体惊叹:克鲁伊夫不愧为“飞翔的荷兰人”。看着这些材料,我也激动了,“飞翔的荷兰人”不是瓦格纳一部同名歌剧的名字吗?克鲁伊夫太帅太神奇太浪漫了!于是,这些资料变成了电影镜头在我脑海中反复播放,顺利地转化成我笔下的克鲁伊夫传奇。当然,瓦格纳的那部名剧究竟是叫《飞翔的荷兰人》,还是《漂泊的荷兰人》,前些年我写过一篇文章解析,此是后话。

足球比赛中有不少术语,无疑是我的软肋,比如“二过一”,似懂非懂。幸好季老师编辑出版了厚厚一本《体育手册》,我如获至宝,靠它解决了不少问题。

《世界就在他们脚下》出版后,我非常高兴,立即分送同学和朋友。他们看过后的反应基本上是:还不算太坏。这自然包含了鼓励与客气的因素。我沾了世界杯的光,也和球迷们一样,长期以来一直享受着世界杯带给我们的无与伦比的魅力与欢乐。

光阴不再,如今的我年岁老大,精力大不如从前,熬夜看球的热情不复当年之勇。不过,遇到那些我心仪的球队,还是一定会调整好作息收看。遗憾的是,我十分推崇的意大利队意外失手,未能出现在本届世界杯上。然而这就犹如人生,有高峰,也有低谷。冷对潮起潮落,笑看云卷云舒,历经沧桑,初心不改,才是真实饱满的生活与世界。

随处可见的中国设计、中国制造大放光彩,给我们满满的参与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