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勇敢追梦的人,终会梦圆 对接大师  供电高手  牵线达人 三舱三船  最大构型耀星河 中国空间站成长记
第4/5版:要闻 2022-11-30

勇敢追梦的人,终会梦圆

潘高峰

昨天深夜,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再一次擦亮苍穹。

加上这次的邓清明和张陆,过去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先后把15位航天员送上太空,有些甚至飞了不止一次。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载人航天不再是新鲜事,甚至已经不再感到激动。但这一次,有些不同。

不仅因为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将首度太空“会师”,空间站将首次实现两艘载人飞船停靠,在轨飞行的中国航天员也将破纪录地达到6人,实现在轨交接,更因为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神州十五号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后,中国空间站将形成独特造型,即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组成“三舱三船”的组合体。这是中国空间站目前的最大构型,总质量近百吨,将向全世界展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卓越实力。

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始于30年前。1992年9月,中共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这让人想起两年前曾经爆火的一张老报纸。那份2005年的《科学发现报》一角写着:“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领导对外宣称,中国探月计划已进入实施阶段,3年内,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月球车将在月面软着陆;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15年后,人们惊讶地发现,正是在2020年,嫦娥五号奔向月球,开始实施采集月壤样品的任务。不少网友赞叹“中国精准完成了计划中的每一步”。

如今,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同样是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踏入了新的阶段。“举头问天”的浪漫背后,是无数中国航天人“低头干事”的坚守。30年来,他们干着惊天动地事,做着隐姓埋名人,从青丝到白首,始终默默奉献和拼搏,才有了“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天宫”筑梦、“北斗”通联世界……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邓清明的故事,就是这种精神最传神的写照。56岁的邓清明曾被称为“影子航天员”,这称号充满苦涩也写满骄傲,诠释着一个人的初心与恒心。1998年1月5日,邓清明和其他13名战友一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批航天员。如今他们中8人已经飞天,5人光荣退役,唯有邓清明,是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仍在坚持的首批现役航天员。

20多年来,邓清明4次入选备份乘组,4次与飞天失之交臂。他目送自己的战友一次次飞天成功,一次次载誉归来,不失落是不可能的,但他认为“不管是备份还是主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始终坚持刻苦训练,时刻准备一触即发。

勇敢追梦的人,终会梦圆。这一次,已经56岁的邓清明终于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坚守24年,他值得所有人的掌声,也让我们看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中国梦,航天梦,承载的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如今,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即将完成,中国载人航天也已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但飞天之路未有穷期,遨游寰宇永无止境,每一次出征都是攀越更高峰,每一次胜利都是重新再出发。

星河璀璨,梦想辽阔,让我们一路向前。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