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浦东打造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 更高起点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思政课“活”起来,用生命点燃生命
第2版:要闻 2022-12-25
为学生打造“情景表演+游学实践”的“立体学习法”

思政课“活”起来,用生命点燃生命

陈明青正在给学生上思政课 受访者供图

思政课在学生印象中似乎和“刻板”的说教密不可分,但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思政课堂却是“鲜活”的——学生们可以是《建党伟业》《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段扮演者,吟诵着台词细细体会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也可以是中共四大会址里“参会”的“地下党员”,在搬进实地的党史课堂里身临其境地“亲历”那段历史。

这些“鲜活”的课堂形式背后,离不开思政课教师陈明青的努力。从教思政课的25年里,陈明青为孩子们打造了一种“有血有肉”的思政“立体学习法”,更为他们推开了一扇朝向外部世界的窗。正如她曾经的毕业班学生所写:陈明青老师的思政课,“用生命点燃生命”。

联通学科

让知识变得更立体

小时候的陈明青爱去曲阳图书馆写作业、看报纸。《参考消息》是她最爱的报刊之一,让她产生了许多思考。“为什么不同的‘豆腐干’文章围绕同一事件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哪个正确,哪个错误?”陈明青说,当时的她就很想有人能告诉自己“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让她在高考填报时填下了政教系这个专业志愿,也让她在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去外企的机会投身思政课堂,更让她立志于让思政课变得更有趣生动。

“《建党伟业》中,陈公博抽烟掉了一地的烟头、一些人坚定的眼神表明什么?《开国大典》里的解放军进入上海后,为了不扰民宅都睡在大马路上,这个细节有何深意?”在陈老师的课堂上,电影片段情景表演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学环节。《觉醒年代》《1921》《革命者》《中国医生》等近几年备受青少年关注和好评的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一些片段,都被陈明青搬进了思政课堂。陈明青说:“好的影视片段用细节刻画了有血有肉的人物,比干巴巴的讲述更有力量。学生由于成长环境所限,靠想象往往不能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通过情景表演,学生会发觉历史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也会有欢喜、有害怕,是一个立体的人,是他们可以模仿、可以触碰的人物,否则他们会觉得英雄是永远无法企及的。”

“历史人物是立体的,知识也是立体的。”陈明青在教学中发现,许多思政的知识点会出现在各个学科,但是各科内容有时候却“各顾各教”。“把这些分布在不同学科的‘相似点’贯通、连接,学生才能从不同维度、不同范围、不同层级接受全方位教育。”在陈明青的推动下,如今“跨学科内容设计”已经成为华师大一附中的传统,政治、历史、语文老师一起备课是常有的事。前不久,陈老师就和历史老师一起,带着学生来到中共四大会址上了一节党史课——历史老师描绘着“楼下的阿姨一边扫地、清理马桶,一边为伪装成补习班的中共四大放哨”的史实场景,陈明青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革命胜利中这些无名英雄为什么不惜牺牲生命跟党走?”

联动社会

在实践中体会感悟

陈明青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踏入社会。“学生实践,浅了走马观花,深了知识储备不够。二者需要平衡,才能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学生学了人大、政协制度相关知识,陈明青就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模拟人大、模拟政协,没有提案议案就去社会大课堂里寻找。比如,有学生调研区里残疾人设施情况,陈明青鼓励学生蒙起眼睛,当一小时“盲人”。“哪儿的盲道断头了,哪儿缺少残疾人厕所,这些社会问题亲自试一试就知道了。”到了假期和周末,陈明青带着学生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他们曾一起去“两山”理念诞生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探寻农民无偿捐1500万株白茶苗的故事。在大自然间,学生们更能领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如今的陈明青已获得了不少的殊荣,是“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教师”,但对她而言,“我是一名思政教师”仍然是她最喜欢的抬头,她对思政教育的未来还有更多等待付诸实现的创新灵感。近两年,陈明青一直在思考如何推动思政课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和她的团队一起设计了特别的“四史”课,从小学的嘉兴“红船”之红到初中的“从兴业路到嘉兴南湖”再到高中的中国革命精神图谱,知识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围绕“科学家精神”这一主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联合展示,跨时空融合社会教育资源,让小学到高中的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上好思政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教学生如何正确地看问题、看世界。希望我能为每个学生推开这扇思政课的窗,引领他们一起看看外部的世界,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成长。” 本报记者 马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