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咸(甲文)
图二 卤(甲文)
图三 卤(金文)
图四 鹹(小篆)
徐梦嘉 文/图
咸与鹹是不相干的两个字,“咸”本没有一点“咸味”,鹹不是咸的繁体字。汉字简化时有盐的咸味鹹弃用,其“咸(鹹)味”才添加到咸字上。因此谈咸字,就必须谈到鹹以及咸味有关的盐(鹽)。
商代甲文“咸”(图一)戌、口组合。戌是长柄斧钺形,泛指武器,口表示呼喊,两字根联手:将士皆挥舞兵具,众口都在呼喊,征战杀伐,场面震撼。此时每个人都口喊心动,实际感受着战争的血腥和残酷,给人的心理煎熬撼人心魄。由此构形营造出的境况推出“咸”两个本义。一,咸表示杀戮(咸黜,剪除)义,《左传》:“咸黜不端。”但此“咸”的武力灭绝本义后来消失。二,咸就表示都、全部义。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来了,年少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先前嘲笑他的人,都来向他请教。从咸的构形营造出的境况还诞生出呐喊、感动、震撼的衍义与喊、感、撼的后造字;以及战事有遗憾的憾,战事不容易的轗(坎)等。
上古没有相当于今天的j、q、x的舌面音,因此咸(xián)的古音与喊(hǎn)都是发舌根音的hǎn,如今“咸”字在一些方言区仍然读作hǎn。
需要谈一下战国时就有的咸阳市名称,此地名主要两个来源均出自“咸”字的初义。1.咸阳北有山,南有水,讲究阴阳平衡的古人将山之南、水之北称为阳,山之北、水之南称为阴。这里山水皆(都是)阳,故谓咸阳。2.这个地方经常发生战争(咸原本的征战义),人人(都)随时准备拿起斧钺等兵器上战场(咸原本的征战义),因此叫作咸阳。
还需要赘语的是,有学者认为咸之“口”形表示城邑范围,字的形义可视为以武力占有土地,毁邑屠城。我认为这是完全不对的,甲金文小篆的此“口”是有“嘴角”的,表示城邑的“口”形当属于大“囗”形,是无“嘴角”的。而也有人认为咸中的“口”不是嘴的口,是指项上人头,与“戌”配,是杀戮,同样是没弄明白“嘴角问题”,头(頭)中“口”(头形)也是无“嘴角”的。还有里程故里的里,上为阡陌纵横的“无嘴角”田块;足的“口”形亦是无“嘴角”的膝盖等,常常有写古文字书法者将“嘴角问题”弄错。
鹹、鹽的初文卤(鹵)。卤味是百味之首,是菜肴中最基本的味道。甲文鹵(图二)的构形是盐田(起源于公元前5000年)、初加工的盐、盛器三部分组成。金文卤(鹵,图三),形义是从盐田取出用蒸发法而制出的粗盐,放入盛器再经过熬制(“X”形表示)处理,最后到细颗粒食用盐。制作鹵(盐)在古时属于需要重兵保护的“国有限制级口粮”,自商朝开始如粮仓一样、盐田、盐仓、制盐过程等都由武官监管,于是鹵加监(監)成(鹽)盐。监(監)在拙文《监市履狶》解析过。如何监管,那么就要依靠武力,“鹵”于是借助所向披靡的“咸”合成有鹵(鹽)味道的“鹹”(小篆,图四)。
今天的白话文中,义项是都、全部意思的“咸”字,主要出现在成语(老成语均系约定俗成的古汉语)里,如:老少咸宜、百废咸举、有目咸赏、咸与维新、咸遂濡泽。再列举部分义项是盐味“咸”(鹹)字成语:酸咸苦辣、咸鱼翻身、咸风淡雨、不咸不淡、咸嘴淡舌、说咸道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