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非常关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这句话,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着眼于未来的力量,把青少年特别是少年儿童的社会教育工作做好。”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徐速说。
徐速委员表示,通过突出美育、劳育、德育等教育功能,有益补充校内教育和家庭教育,可更好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像在活动中心的日常工作中,积极开展艺术科技体育类的校外教育和公益性活动,并把美育作为少年儿童综合素质提升的重点,将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作为增长点。”
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中,社会的育人机制如何建立?在上海市政协委员、中福会少年宫副主任谢静看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界定好“校外教育”与“校外培训”。谢静委员表示,具有教育性、公益性、趣味性的“校外教育”,与以牟利为导向、以应试为目的的“校外培训”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唯有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立场,发挥校外教育的育人功能,对学校教育力有不及的部分拾遗补缺,形成合力,这才能真正发挥功能作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校外教育单位,应在文化、艺术、体育和科技类校外活动中发挥主要作用。”谢静委员说,“相关机构在派出教师进校上课、组织活动的同时,还可通过对学校有科技、艺术、体育、劳技特长的老师进行专题教师培训,以资源包等举措带领校内教师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
谢静委员建议,民营校外培训机构的转型和发展需要得到公办校外教育单位的引导。相关教育单位可在相关负责部门的牵线指导下,在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监管、教师人才梯队建设、机构运营管理等方面不定期地给予指导意见,以论坛、教研、答疑等形式,帮助民营校外培训机构提升教育质量,才能使社会满意,家庭安心。
本报记者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