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料到,2023年新能源车企是以“降价”模式艰难开局。就在2022年底,因国补的退出、芯片的短缺和原材料的价格上调,新能源车企“涨价”风四起。
但市场并不买账。事实上,从2022年7月开始,国内新能源汽车月度零售量同比增速就在持续下滑,这一增速从6月的130.6%下降至11月的58.3%,到12月更下降至35.2%,终端需求的急速放缓令车企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今年1月6日,特斯拉率先宣布降价,随后问界、小鹏宣布旗下部分车型降价,调价比例在10%左右。很快,零跑、五菱、吉利、沃尔沃也对旗下部分新能源车型进行了程度不一的变相或直接降价,降价幅度也在10%左右,甚至号称永不降价的蔚来也在变相降价出售库存车。
特斯拉降价后,市场有消息称,特斯拉中国三天内就斩获3万辆汽车订单,先降价者得订单成了不争的事实。此刻,即便再有能力升级驾驶辅助系统、装足毫米波雷达、充电网络遍及全国、车主社区极其完善……新能源车企也不得不考虑如何维持所谓的销量“尊严”,在有限的增长空间抢市场、抢份额,降价仍旧是必备手段,带来的好处还包括去库存和现金回流,再加上2023年1月份的惨淡销量,以降价潮艰难开局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但降价真的是灵丹妙药,能引发销量触底反弹?最终会让企业走向盈利这一终极目标?新能源车企能逃脱传统车企的规模效应和生产效率魔咒?不妨拭目以待。 白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