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望月(纸本设色) 老有所写 食物连结了原乡的根脉 最惜杜鹃花烂漫 我眼中的王铭先生 不死的歌词
第12版:夜光杯 2023-03-23

食物连结了原乡的根脉

小饭

这几年说起作家葛亮,必须从《燕食记》开始谈起。这部《燕食记》的场景,基本发生在粤港地区。通过华南的饮食传统切入,生动描摹出中国近代百年的社会变迁、世事人情、众生百态。

葛亮差不多用六年的时间写了这样一部关于饮食的小说——六年写一部小说显然是作家们并不以为意的事,但用葛亮他自己的说法,“可能会追溯得更为久远”,“甚至可算是一种夙愿。”有心的读者会发现在葛亮写作第一部长篇《朱雀》时,他就写到主人公因一碗鸭血粉丝汤连结了与原乡的根脉。后来,食物逐渐成为了葛亮小说叙述逻辑的重要因素。

葛亮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文学这张成绩单上交出了相当完美的答卷。我相信这多少和他的出身有关,在那种知识分子家庭氛围下长出来的树木花果,毫无疑问,就像葛亮浑身上下表现出来的那样:克制、专注、友善、体面,且独立,甚至善于观察。葛亮的家庭来自学院,小时候被认为将来大概率地会单纯进行学术工作。

后来很偶然地,葛亮写了一篇小说,开启了此后的文学创作的路途。这竟然被葛亮本人认为是“令人意外的节点”。随后这一场所谓的意外导致葛亮这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创作。“从实践的角度,你会越来越倾向做熟练的事情。”葛亮说。我能感悟到这句话里面的某种谦逊。在相对年轻的作家之中,葛亮的写作水平很扎实,语言还相当有特色,在写作题材上——与其他年轻作家相比,葛亮的叙事更宏大,更愿意把写作的目标定在历史和当下的某种因果解释中。

葛亮或许也希望被对照在历史脉络中。比如沈从文。沈从文先生对葛亮确实有深远的影响。两位作家同样针对一个年代表达出了人性的淳美,这种淳美中间也包含着人性的砥砺。在沈从文的作品之中,葛亮最喜欢的不是大家都普遍地一致赞美的《边城》,而是他没有完成的作品《长河》。

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作家的观念可以决定一个作家的高度。“家国情怀”,我在葛亮的作品里经常能想起这四个字。葛亮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家国情怀”可见乎时代铿锵,可见乎君子之道,也可见乎烟火日常。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