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5日 星期四
远眺跨海大桥(摄影) 蚕豆鲜香 春上村树 做孩子的“贵人” 唱票记 紫藤小记
第11版:夜光杯 2023-04-01

紫藤小记

大朵

清明祭祖,洗泥手于山野溪涧,一朵紫色的小花漂来,拾起,是紫藤。溪涧之上竟有一架紫藤,与野草灌木杂错,其花序披垂下曳,如紫色帘栊。这清朗朗的山野,曲水送花来,不由得呆立良久。

春天花事纷繁,尤爱紫藤。爱其着花密集,从蓝紫渐至淡紫,徘徊复徘徊,直至霞衣消散;爱其虬枝,盘桓扭绕,其屈曲苍劲,这是历世的风骨。此中深情,云深不知处。

诗人也爱紫藤。李白有诗云:“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流美人。”虽有“隐”字嵌入,漫溢的还是唐人的潇洒丰润之气。一个时代的风气,是人的,也是物的。

丹青也爱紫藤,花放鸟飞于纸上。偶然见过香叶楼汪如渊的一幅紫藤花鸟。画中山石天真,紫藤从岩隙中分两枝而出,弯曲下斜,又上扬交错,撑起花与叶,绿叶浓郁,繁花纷垂,一枝从繁花中轻盈而曲折穿出,新叶稚嫩,花朵初放,灵动有青鸟探看之意。一双燕子从花间飞下,后面一只紧随前面一只,前面的那只燕子扭过头去看后面的,耳边似有燕子的呢喃。画面已覆上一层时间之色,却添了一股静雅之气,感慨物比人长久啊。

细读题跋,“夜来微雨洒芳尘,紫雪缤纷晓色新。花下但闻燕子语,碧荫庭院悄无人。”怎么会无人呢?香禅不就在紫藤花下闻听燕语吗?

这幅画的意境来自晏几道“临江仙”里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之句。诗人是思念初见之人,惜明月依然,物是人非,想来恍然如梦。而香禅之画,题跋虽有孤意,画面却深情而又明朗。想着香禅,清晨踩着晨露,沿着小径走入一架紫藤下,见双燕伴飞,落花簌簌,是何其闲雅之事啊。

汪如渊(1867—1923),字芗泉,号香禅,一作香泉,原籍永嘉(今温州),本姓杨。黄公望从常熟来到平阳黄家,无独有偶,汪如渊是永嘉之子,成了处州龙泉汪家的嗣子。

汪如渊是一位图画老师,早年曾在江苏教学,曾任南京陆军中小学堂及江南两级师范学堂图画教员。1912年,受聘为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一中前身)、温州师范学堂教员,开始长期寓居温州。

我倒喜欢“老师”这个称呼,以前叫“先生”,不像现在都称“大师”。“老师”两字里含着仁德之心。

汪如渊筑有香叶楼,课画吟诗授徒。他的中国画教学吸收了西方绘画透视法和解剖学原理,并结合中国传统技法,形成独特的汪氏教学法。曾编写了《图画学理法汇参》七册,可惜现只存世三册。

香禅的门生弟子可谓人才济济,有红薇老人张光、蔡笑秋和鲁文,可谓是汪氏“同门三闺秀”;有百里芳马氏兄弟(孟容、公愚);有以诗书画医拳被誉为“五绝老人”的一代奇才郑岳(曼青);有“东瓯才子”之称的徐堇侯;有“温州人物画家泰斗”苏昧朔,以画兰名闻画坛的鲁藻,还有擅画人物的沈潜、施公敏、赵璧城等等,其中张光、马氏兄弟、郑曼青成为海上书画界的名家,曾执教上海美专。山水画家林曦明是苏昧朔的入室弟子,刘旦宅、谢振瓯、吴绶镐、张如元、黄德源等均师承徐堇侯。

如果把这份名单描绘一张师承图,已然是一棵繁花似锦的紫藤。汪如渊为“永嘉画派”,尤其是“永嘉花鸟画派”的画风开宗立派,为同时期声势更盛的“海派”输送了大量人才,为中国花鸟画留下一笔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闵行临沧路有“古藤园”,是旧日“紫藤棚镇”的原址。园中有一棵四百多岁的紫藤,是明嘉靖年间的诗人董宜阳手植,冠盖半街,香气氤氲不散,远望如半天紫霞。南北行人集于花下,渐渐形成乡间集镇。香禅与这棵老紫藤相比,如何?

我喜欢“香禅”二字。香,是草木气,是自然的芬芳。人也有香,极致是暗香,是凋谢后还留在世上的花气,是“香如故”。

香禅晚年嗜菊,种植许多的菊花,以供自己写生,后成百菊长卷。见过其一幅菊鸡图,山石旁简陋交错几根竹篱笆,开着白菊与粉菊,皆是墨叶,公鸡红冠白羽,单脚独立石上,没有戾气,有一种淡然的好。

香禅也画人物和山水,我无缘相见。不见也罢,观一画而知其人,足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