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绿葡萄 结缘陈香梅 明亮的葫芦 母亲的“面衣” 跟着贝多芬、莫扎特一起歌唱 牛肉面的乡愁
第11版:夜光杯 2023-05-15

结缘陈香梅

李景端

上世纪八十年代,身为一名小编辑的我跟陈香梅结上了缘。回想起来,这当中还真经历过一些有趣的机缘。

大约1981年,我从外刊上获悉陈香梅出版了新书,就想将它引进出版,但苦于同她素昧平生,无从着手。恰巧此时见报载,作家邓友梅访美归来,还说他会晤过陈香梅。我喜出望外,立即给邓友梅去信,说明有意出版陈香梅的新作,请他告知陈的地址。邓友梅很快寄来了陈香梅在华盛顿的地址。我立即去信陈香梅,稍作自我介绍,并诚心向她约稿。没多久陈香梅,秘书来了回信,说陈香梅的书稿,已经授权,不便再给我们。这第一次接触,就这样失败了。此后几年,我每逢新年,都向陈香梅寄贺年卡,她也由秘书向我回赠贺卡。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彼时我正要出版一本《端纳在中国》,想来想去觉得该请陈香梅题写书名。去信后她很实在地回信我。她说,“端纳与她是两代人,端纳在中国之时,她还是个学生,对端纳并不熟悉。但又说,端纳在西安事变中起了不小作用,这本书很有历史价值,所以她愿意尝试题写书名。只是她离开中国多年,不大用汉字,所以若写得不像样,你们就别勉强用。”其实,陈香梅题写的书名,字迹端正有力,她说“别勉强用”那是谦虚的话,此书出版时就用了陈香梅的书名题字。1991年,陈香梅女儿安娜一行来南京。安娜在美国南方一所大学教书,会中文,当时正在研究中国历史。我请安娜一行吃饭,席间得知安娜要买一批有关六朝历史的参考书,我立刻表示“这事我来帮忙”。随后我烦古籍出版社同事,挑选购买了六朝参考书20多本,考虑到安娜不好带这许多书,我又将它们委托给江苏图书进出口公司,按出口程序直送到安娜手上。这件事安娜自然告诉了她母亲,以至于陈香梅致信我表示感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与陈香梅以不同方式保持联系了十几年,虽然始终无缘见面,但彼此也算成了好朋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