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促大学生就业  需“多向奔赴” “五五购物节”交出成绩单 出梅入伏,诗话江南,这些“天气名词”从哪来
第3版:上海新闻 2023-07-13
“好吃的”“好看的”“保值的”卖得最好

“五五购物节”交出成绩单

本报讯(记者 张钰芸)第四届上海“五五购物节”交出成绩单:从4月29日到6月30日,全市线下消费日均71.3亿元,较去年购物节同期增长16.2%;全市网络零售额日均47.7亿元,较去年购物节同期增长16.6%。其中,“好吃的”“好看的”“保值的”商品销售增长强劲,先后举办的12个重点活动IP、1300余项促消费活动,则大力推动了品质新消费和商业新业态的发展。

销售客流双增长

昨天下午,市商务委召开第四届“五五购物节”总结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本届购物节首月,上海社零占全国社零的比重达到4.14%,超过首届购物节(4.04%)和第三届购物节(3.85%),与第二届购物节持平。今年1到5月,本市社零同比增长27.5%。

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重点监测的250家大型商业企业在购物节期间的销售额也较去年购物节同期增长6.7%;客流较去年购物节同期增长19.4%。

从重点商圈看,位于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商圈、中环(真北)商圈、五角场商圈销售额分别较去年购物节同期增长66.5%、44.5%、23.8%,位于滨江水岸的苏河湾商圈、杨浦滨江商圈销售额较去年购物节同期分别增长11.6%、6.3%。

从重点品类看,“好吃的”“好看的”“保值的”商品销售增长强劲,购物节期间食品、服装鞋帽、化妆品、金银珠宝等零售额较去年购物节同期分别增长39.1%、34.1%、32.1%、11.6%。

购物节期间,外来旅游群体和目的地型消费呈现较高热度,五一、端午假期,上海外来消费金额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19.3%、22.8%。首店新品的集中亮相则进一步提升消费市场的供给品质,2023年5—6月,上海新增各类首店183家,其中高能级首店(全球、亚洲、全国首店)19家,占比达10.4%。还有“购物”与“文旅”“美食”“赛事”“展览”联动,打造消费集聚大平台,上海夜生活节成为促进会商旅文体联动的重要载体平台。

创新做法促消费

第四届“五五购物节”不仅有丰富的营销活动,还有创新的政策制度,更多消费活力因此释放。

市商务委介绍,在本届购物节期间,本市推出了一系列奖励补贴政策,例如实施上海消费市场创新发展奖励政策,在首店、创意活动和业态模式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36家代表企业获得财政资金支持。还有首发政策,浦东、黄浦、静安、徐汇、杨浦、宝山、金山对品牌首发首秀、重大消费活动等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或租金补贴。徐汇、普陀、杨浦、宝山对新引进的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首店、旗舰店等经认定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围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各区也有明确的补贴政策。

此外,本市还建立了一批行业管理制度。市商务委等7部门联合制定《上海市优化首发经济营商环境建立“营销活动报批一件事”制度实施方案》,建立一网办理、一窗受理制度,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市文旅局牵头编制《上海市帐篷露营地管理指引》,促进“露营+”新消费场景规范发展。浦东试行《普通化妆品现场个性化服务审查细则》,颁发“现场个性化服务化妆品生产许可证”。静安区深入推进《关于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的实施方案》,加快集聚国际国内品牌和时尚要素资源。黄浦区出台《黄浦区夜间经济发展指引》《黄浦区“外摆位”实施意见(试行)》《黄浦区临时设摊实施意见(试行)》,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虹口出台《虹口区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指引》,营造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

本届上海“五五购物节”虽然已经闭幕,但市商务委将继续围绕“潮起上海乐享消费”主题,持续开展“五个季”促消费主题活动,包括7月到8月的暑期消费季、9月到10月的金秋购物旅游季、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的拥抱进博首发季、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的网络购物狂欢季、12月中旬至2024年2月中旬的跨年迎新购物季,实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场景”,保持消费市场热度不减、亮点不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