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
今天上午,画家丁绍光与他25年前为上海大剧院1998年揭幕创作的《艺术女神》回归。25年,是成长、是回归、也是再出发——上海大剧院无论在建筑、剧院设施等硬件装备,还是剧目引进、制作等软件植入等方面,始终在自我更新。
上海大剧院是中国第一个大剧院。建造完成后,引领全国各地纷纷建设大剧院,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眼下,上海大剧院也正在探索数字化升级,力争成为首家“智慧剧院”。除了硬件,上海大剧院也从原先单纯的剧院经营管理方,转型升级为制作体。大剧院制作、出品、原创的“东方舞台美学三部曲”——昆曲《浮生六记》《重逢〈牡丹亭〉》和舞剧《白蛇》等,彰显了大剧院的文化坚守与艺术探索……
如今,既保有“艺术殿堂”质感的上海大剧院,也在拥抱市民观众,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具体向往。今秋,在人民广场区域有望新增4个总面积近400平方米的全新公共活动空间,以打造“12小时生活”。大剧院西侧将向内扩展,这4个空间分别用于咖啡馆、文创商店、艺术教育课堂和观众会客厅等。此前,大剧院还重新粉刷过车库,让其也成为一个适合探索类戏剧的表演空间。目前,观众在大剧院看一场演出,加上前后逗留的时间在3小时左右。经过空间拓展、功能叠加,观众甚至可以逗留到12小时左右。加上大剧院早已推出餐饮服务,甚至还会为看完音乐剧的年轻观众摆过一个煎饼摊……
《艺术女神》是上海大剧院大堂里的主题画作;艺术女神,也是融入城市生活、百姓日常的心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