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工业上楼”让“寸土”生“寸金” 下一个十年,路向何方? 10年中国之旅,比计划中更精彩
第4版:要闻 2023-09-21

下一个十年,路向何方?

上海自贸区主题论坛分论坛展开“头脑风暴”

上海自贸区走过十年风雨路,下一个十年,如何进一步合作、开放、创新?昨天下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主题论坛分论坛在张江科学会堂举办。

合作

制度有优势 打造新样板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相当显著的进步。尤其在涉及数据的使用方面,如何收集、处理和存储数据,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在这些项目上开展更好的国际合作。”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表示。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说:“我很高兴看到技术创新的成果,不仅让特斯拉一家企业受益。到现在为止,我们已有超过360家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这些企业都享受到了上海自贸区创新、高效的环境。”

上周,特斯拉全球的第500万辆车在上海工厂下线,这说明制度优势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落地,还能在后续经营中令它始终保持活力。陶琳认为:“接下来的十年,我们希望能够带动更多企业、更多人,用特斯拉的冲刺速度来建设上海自贸区,让它成为世界企业创新发展的一个样板。”

开放

把握大方向 摸石头过河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周汉民表示,2021年,中国先后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其条款对数据跨境流动、金融领域开放、营商环境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国在数字贸易金融服务等方面还需要作出新的努力。“加入CPTPP在我看来,与中国‘入世’相比,它十分艰难,甚至更艰难。”

对此,周汉民给出3点建议:首先,要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有利于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其次,要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同时进一步优化提升自由贸易账户这一属于上海自贸区创举的功能;第三,要聚焦市场主体,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围绕外企关注的营商环境领域突出问题,集中出台新一轮举措。

商务部原副部长、世界贸易组织前副总干事易小准认为,继续推动更多的制度型开放,特别在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应当作为上海自贸区今后的工作重点。下一步,上海自贸区可以聚焦国有企业、政府采购、数字贸易、环境和劳工条款等重点和难点领域,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行政主管部门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赋予上海自贸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在规则制度和标准等方面开展一些突破性试点。“制度型开放就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只要大方向把握好,即使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小的差错,只要控制在上海自贸区范围之内,风险都是可控的,纠正起来也不难。”

创新

探索新模式 协同长三角

作为亚洲和中国双总部,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落户上海浦东金桥已有21年。公司亚洲区总裁郭腾泽表示,过去由于种种限制,中国公司无法开展离岸贸易,只好将订单“拱手”送出,依靠当时位于新加坡的亚洲总部完成。自从上海自贸区扩区后,金桥被纳入上海自贸区范围,企业享受到制度创新的福利,最终推动亚洲总部落户浦东。

“总部在上海就能运作全球生意。”郭腾泽表示,自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落地首单“一带一路”项下离岸贸易在境内结算业务,至今已辐射19个国家和地区。和自贸区一样,对于企业而言,创新也是无止境的。“我们正在和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希望能共同研究进一步开展离岸租赁新业务模式。我们还将进一步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遵循科学减碳目标,力争到2040年实现全价值链净零排放。希望上海自贸区能继续加快改革力度,给予支持。”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热切盼望,自贸区建设未来能聚焦协同长三角。”再鼎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莹表示,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改革试验之田,也是对外开放之窗,当前上海已成为全球医药龙头企业的重要集聚地,正在打造类似波士顿—剑桥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靠的是区域协同、群策群力,“我建议,加快自贸区扩大长三角‘朋友圈’的步伐,产生更多化学反应、倍增效应和溢出效益,最终形成长三角产业高地。”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李一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