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宗诗(右)战胜罗嘉翎获得冠军 图 新华社
临安体育文化会展中心的灯光重新点起来,照亮一个瘦削却有力的身影。她的眼前,是再度升起的五星红旗;胸口,是成功卫冕的跆拳道金牌。二度站上亚运会领奖台,骆宗诗演绎的,是一段黑马蜕变为王者的心路。按姑娘的说法:是从无知者无畏,到有知者有畏。
勇气
骆宗诗身高1.83米,两条大长腿,天生就是练跆拳道的料。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跆拳道女子57公斤级决赛,不满20岁的骆宗诗险胜韩国名将李雅琳,为中国勇夺金牌。这一仗,骆宗诗横空出世,很多人都记住了这张倔强的年轻面孔。
骆宗诗回忆,第一次走进跆拳道队时,尽管还没有接触项目,心底就生出一股劲,“第一眼好激烈,因为先去看的就是师兄师姐们打对抗。就那种拳拳到肉的感觉很痛很痛。当时还有点害怕。”
国家队主教练管健民告诉骆宗诗,害怕是不能成为一名跆拳道冠军的,“狼行千里吃肉,你要不要当狼,自己选择。”时间一长,从这名女孩身上,管健民挖掘出宝贵的潜质,“骆宗诗一定会成为一匹黑马。(因为)在不畏困难这件事上,她是做得最好的。”
雅加达亚运会赛场,面对强大的对手,骆宗诗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勇气,压哨逆转赛果,将金牌抢回怀中。回顾那场捅破历史的决赛,骆宗诗说当时属于无知者无畏,“没有很多害怕的地方,初生牛犊不怕虎。”
磨砺
往后,对骆宗诗来说,难的是黑马蜕变的历程。亚运金牌到手,如何将自己稳定在冠军运动员的水平,付出的远比想象多。姑娘对自己下了狠劲,比如俯卧撑训练,别人手掌撑地,她改用拳头。有段时间备战世锦赛,教练安排骆宗诗和男队员对练,她累得腿都抬不动,但这样的强度硬是撑了过去,“真的很苦很苦,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我清楚必须扛下来,因为那是自己想抓住的机会。”
那段磨砺带给骆宗诗的回报,首先是技术能力大幅提升,身体对抗更加强悍;其次让她能以更沉稳的心态面对对手;同时,学会跟自己和解,情绪上不强拧,“心变大了,经历的一些低谷不再看得很重。如果比赛输了,证明训练没做好。”
接棒
五年过去,新一届亚运会来到家门口。昔日齐耳短发的女生骆宗诗,如今脱了稚气,成为师弟师妹口中的大姐骆。这段时间,中国跆拳道变化很大。奥运冠军吴静钰、赵帅和郑姝音退役,征战杭州亚运会的这支国家队中,除了骆宗诗,其余9名队员都没有亚运会的参赛经验。师哥师姐的身影还在眼中流连,骆宗诗扪心自问,做好接棒的准备了吗?
去年5月起,中国跆拳道队出战国际赛,努力拼抢巴黎奥运会积分。随后七个月里,骆宗诗先后在三站大奖赛夺冠,从而斩获世界跆拳道联盟总决赛冠军,同时,将亚锦赛和世锦赛金牌收入囊中。联盟的积分榜上,骆宗诗不仅登上榜首,还甩下第二名的土耳其运动员近200分。那些自己曾经仰望的世界第一,英国名将琼斯和沃克登,如今都可以平视了。这个时候,骆宗诗心里又有点害怕,怕自己做不好,担负不起国家队领军人物的职责。
倾诉
杭州亚运会前,骆宗诗腰伤了,对抗训练做不了,每晚得找队医理疗。她怎能甘心,回到训练馆即便趴着也要完成身体训练,但看到师弟师妹练得热火朝天,心里更着急,“她们特别能踢,而我只想哭。”
管健民安慰骆宗诗,欲速则不达,慢慢来。这个时候,家人的力量格外强大。不训练了,骆宗诗就回到寝室,跟妹妹骆宗意视频聊天。姐妹俩都练跆拳道,宗意如今在北京训练,更能理解姐姐的苦衷。
每回聊天,骆宗诗不提训练,只谈乡情。姐妹俩张口就是广西北海的家乡话,一瞬间满屏乡愁。骆宗诗去年底回过一趟老家,于是津津有味地跟妹妹描述窑红薯、吃烤鸡的情景。没能回去的宗意隔着屏幕流口水:“我也可想(吃)了。”
追赶
昨晚,杭州亚运会跆拳道女子57公斤级决赛,骆宗诗又一次站上六边形拳台。面对后起之秀、与她一般身高的中国台北选手罗嘉翎,骆宗诗全场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依靠有效的身体对抗和自如的攻防节奏,牢牢掌控着比赛局面。第二局,她三次成功踢头,以9比0完胜,最终强势卫冕这枚亚运金牌。
赛后,骆宗诗拥抱了场边的管健民,她和教练都清楚,这枚金牌,不再是两眼一闭冲上去,毫无包袱夺下的,而是重新了解自己、挑战自我后的收获,“过去无知者无畏,现在是有知者有畏。”
骆宗诗提醒自己,还没有达到顶尖运动员的状态,现在要做的就是去追赶,“拿到奥运冠军,才可以迈进金牌时代。”不过,她不会老想着过去,也不会光憧憬未来,“我告诉自己:此刻的骆宗诗,就是最好的。”
特派记者 金雷(本报杭州今日电)